监管加码是国企改革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

2017年03月31日 07: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产权流转是否规范、是否进行了市场化评估尤为重要,特别要防止出现国资贱卖、暗箱操作等现象。因此,监管加码、对症下药、堵塞漏洞、严格责任追究,无疑是保证国企改革顺利进行、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一环。

  继国资委出台央企境内外投资负面清单后,包括江苏、浙江、深圳、重庆等多个地方省市都纷纷开始制定相关细则,根据地方国资特点,建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出台专门的投资经营责任、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办法,严防国有资产流失。(3月30日《经济参考报》)

  国企改革过程中,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一问题,虽然从未离开公众的视野,但似乎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去年以来,以混合所有制为主导的国企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随之而来的是国有资产流失案件频频敲响警钟。

  从既往实践来看,国有资产流失的高发期,恰恰是在国有资产重组、上市等过程中,特别是企业进行并购、采购等重大项目决策时,其背后容易暗藏腐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必然会大量涉及国有资产重组、退出和调整等工作,而产权流动机制不健全、不透明和监管存在漏洞等问题,难免让正在推进的国企改革出现越来越多的“灰色地带”。

  因此,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产权流转是否规范、是否进行了市场化评估尤为重要,特别要防止出现国资贱卖、暗箱操作等现象。因此,监管加码、对症下药、堵塞漏洞、严格责任追究,无疑是保证国企改革顺利进行、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一环。

  好在各地政府都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监管方式,制定相关细则,给国企改革设置新的“防火墙”。如重庆按照“逐案审批”的要求,前移监管窗口,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论证不充分、超过财务承受能力、存在较大风险的境外投资一律不批准;贵州则探索运用大数据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试点建设国有企业大数据监管平台,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这些都具有针对性,符合实际,值得期待。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保障。期待各地能严格执行“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为国企改革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
防国资流失与消民资担忧并不矛盾

     防国资流失与推国企改革不矛盾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