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谭浩俊:假货无所遁形 才能迎来"质量时代"

2017年03月14日 10: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谭浩俊认为,提高制假售假的违法成本,提升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加强处罚力度, 让制假售假者无所遁形,才能真正迎来中国经济的“质量时代”。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质量时代”,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必须确立的目标,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难度还相当大。质量问题,从政府、企业到广大消费者,无一不重视,只是一具体到某种产品,所谓的重视就成了一纸空文。

  消费者为什么要跑到日本去买马桶盖、电饭煲,而且还是买的“国产货”,原因也很简单,国内产品质量没保证,有买到假货的风险。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不能在质量方面有所提升,将影响发展成效。我国制造业每年因质量问题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了2千亿元,因产品质量问题对下游产业的影响、市场份额的损失,带来的间接损失超过了1万亿元。现在,决策层已经亮出了态度,表达了对质量追求的意愿,关键就要看如何执行了。

  首先,必须破除口号思维,让“质量时代”真正走进现实。政府层面要在政策制定、资金安排上向“质量时代”倾斜,而不是继续满足于数量和规模。企业要发扬“工匠精神”,把提升质量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百年老店为什么能够长寿,根本原因就是有质量支撑,是把质量和品牌放在了企业的最重要位置。对消费者来说,要敢于维权,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假货没有市场,自然就无法长存。

  其次,打假除了真正重视外,也离不开法律的严惩。假货泛滥,与制假售假违法成本低有关。制假售假案值5万元以下没有刑事责任,5万元以上的顶多判7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却无人真打。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赞成马云提出的像打击醉驾一样打击假货,这不仅提振了消费者放心用国货的信心,也为中国经济“质量时代”的到来营造了环境。

  提高制假售假的违法成本,提升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加强处罚力度,让制假售假者无所遁形,才能真正迎来中国经济的“质量时代”。(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
严打侵权行为才能推动创新发展

     打击造假需要司法“出重拳”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