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基建投资PPP模式势在必行

2017年03月03日 07:4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但投资需求大,运营维护也需要持续的资金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资金和间接融资,运营主要靠财政补贴。这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在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解决好建设运营的资金筹措已成为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创新空间巨大,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是一个重要方向。PPP模式有利于让政府与社会资本形成公平合作关系,有望成为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的重要推动力,也可以给社会资本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进PPP模式势在必行。

  从中建华东投资有限公司的实践来看,PPP模式可以成为推进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抓手。过去,以基础建设为主业的企业主要通过投标获得项目施工承包收益,这部分市场竞争激烈,收益率有限。通过PPP模式可以推进这类企业从项目施工单一主业向施工和投资甚至运营等多重业务模式转型,这样就拓宽了企业的盈利渠道,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机会总是与挑战并存。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需要双方对彼此进行细致的核算和考量。在实践中,就曾出现过企业资金周转不顺畅,导致合作最终走向失败的案例。同时,也有人认为,企业和政府是平等的合作主体,政府应该严格按合同行事,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出现拖欠合同款等行为。

  近日,中国证监会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PPP项目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实现市场化融资。这对于PPP参与者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足够的金融知识。

  PPP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项目的资金配比,以及资金回报等情况都各有不同,因此需要不断创新。从中建与徐州市政府合作经验来看,他们之所以能够在遵守有关政策规定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新的合作模式和运营思路,与中建华东公司和徐州轨道交通公司管理人员都具备比较深厚的金融学知识功底不无关系。因此,在基础建设领域推进PPP模式迫切需要金融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切莫泛化PPP模式    2016年12月19日
  • ·银行介入PPP,服务与风控须同步    2016年11月11日
  • ·避免PPP沦为地方举债工具    2016年10月2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