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资产证券化让社会资本投资“有门”

2017年01月19日 07:16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择 远

  资本市场“开门”迎PPP入场。日前,国家发改委、证监会联合下发《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希望通过两部委联手合作,推动PPP在项目融资方式上的创新,提高PPP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与此同时,证监会债券部主任蔡建春日前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业务专题培训”会议上透露,证监会已着手专门成立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工作组,统筹协调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安排。

  资产证券化是基础设施领域重要融资方式之一,通过与PPP项目的对接,可提升资本市场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丰富资产证券化品种,并满足不同风险和收益偏好的投资需求。一方面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可推动政府及社会资本合作方降低金融杠杆,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使PPP项目资产具备一定的流动性。

  有分析人士指出,只要PPP项目运营符合要求,理论上两年后,社会资本方就有可能通过证券化方式提前收回投资,这将大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社会资本的参与意愿。对于盘活PPP项目存量资产,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可用于资产证券化的优质传统基础资产越来越少,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急需拓展基础资产范围,降低风险因素。而PPP项目先天具有政策约束强、基础资产广、保障力度大等优势,加快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既有利于拓宽PPP项目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增强资产流动性、丰富社会资本退出方式,也有利于化解资产证券化市场优质基础资产不足、投资风险大的难题。

  好处不少,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比如,投融资是PPP这个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从各国PPP项目的发展实践看,持续的融资能力是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和核心。然而,现阶段中国发展PPP可能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以及渠道不畅等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的通力合作、改革创新加以解决。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PPP项目大多投资规模大、期限长,传统银行信贷模式难以满足项目融资需求。特别是在项目初期,风险和不确定性较大,需要项目投资人的股权投资,包括像各类基金的投资和其他中长期的投资支持。要通过发展股权、债权、贷款以及基金的组合,满足PPP项目差异化融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进这一工作过程中,加强风险防范也必不可少,比如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的规范,要充分考虑项目公司的治理结构、实际收益、现金流的特性等多方面融资变量的影响,设计好风险分担机制,严密防范项目风险。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