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环卫所的规章制度里真有“不准投诉”?

2017年02月16日 07:30   来源:红网   黄齐超

  元旦期间,济南市章丘区绣惠镇61岁清洁工傅女士因感冒在村诊所输液,让老伴儿替她工作了两个小时,结果被监督员发现后,扣罚了100元工资。傅女士觉得罚款重,就打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希望能减免罚款,但她却接到了被辞退的通知。章丘区环卫管护中心负责人接受采访,表示已责成章丘区绣惠镇环卫所所长认识错误,并向当事环卫工人当面道歉,傅女士还可以继续从事保洁工作,但必须得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2月15日 中国新闻网)

  环卫工傅女士感冒输液,让老伴代替工作2个小时,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单位却罚其100元,此举不但让傅女士耿耿于怀,也让我们常人难以理解。对于一般家庭来说,100元确实不算什么,可是,对环卫工家庭却不是小数字。毕竟,基层环卫工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而且,他们每月的工资也不高。

  傅女士感到委屈,觉得罚款过重,拨打12345市民投诉热线,结果罚款非但没减免,反而招致单位的辞退,可谓雪上加霜。章丘区环卫管护中心责成绣惠镇环卫所认真反思错误,并向当事人傅女士道歉。这样的表态好像是反省和悔悟,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他们的骨子里还是袒护镇环卫所,反感傅女士打市民热线投诉的举措。表面上,章丘区环卫管护中心同意傅女士继续工作,但同时强调“要遵守单位规章制度”,这足可见他们的懊恼。

  遵守单位规章制度,这意味着什么?难道是劳动者不能生病,或者生病了不准别人代班?恐怕不是这些。那么,剩下的就是要求环卫工们不要拨打投诉电话。《劳动法》赋予了每一名劳动者依法维权的权利,环卫管护中心拒绝环卫工合理维权,这算什么逻辑?是何居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镇环卫所出台规章制度,便于管理环卫工,这本无可厚非。然而,用人单位出台的规章制度不能剥夺员工的基本权利,更不能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悖。

  拒绝环卫工投诉,绣惠镇环卫所的规章制度里有如此蛮横的规定吗?我们不得而知;如果有,这算什么霸王条款?劳动保障部门不妨认真审查一下,若属实,就应勒令环卫所取消这项剥夺劳动者权利的奇葩规定。现如今,各地的环卫机构已经不属于政府事业单位,而是市场经济范畴的企业。作为用人的公司或企业,岂能随心所欲地制定规定,变相地克扣劳动者的工资?如果这还可以容忍的话,不准员工投诉,是可忍孰不可忍?

  身正不怕影子斜,倘若企业自己的管理经得起法律法规的考验,又何惧员工投诉挑刺?凡是畏惧员工投诉的单位,必然有不愿示人的龌龊。拒绝员工投诉,于情于理于法都行不通,企业最好的办法还是应视员工如亲人,公平公正且又人性化地管理。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