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邑环卫局为环卫工“送清凉”,发完东西拍完照后,又将物品全部收回。环卫工:“大热天叫来就为了拿东西拍张照”。环卫局:4袋绿豆、20斤茶叶、200条毛巾少于人数,为公平分配先收回。“工作存在疏忽,只顾宣传了。”(8月19日《京华时报》)
炎炎夏日,与酷暑战天斗地的环卫工们,能够领到一点降暑的清冻之品,其内心必然会催生出阵阵暖意。尽管东西不多,也就是一点绿豆、茶叶和毛巾之类的东西,远没有降温费那样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然而礼轻情意重,派发的东西虽然值不了多少钱,然而也是一种权利的尊重和身份的肯定,也有助于激发环卫工们的职位认同。
讽刺的是,东西还没捂热,几张摆拍的照片照完之后又全部收了回去。到手的慰问品只是一个道具,而在官方宣传的运作中,环卫工也成背景和道具中的一部分。他们与绿豆等物品一样,只不过是为了拍照的背景式映衬,那些看起来温情的场面不过人为制造的一种假象,以便于取悦上级、糊弄舆论,在没有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以达到提升自己形象的目的。
此举若是个例或许还不足为虑,问题在于这样的现象还相当普遍。2013年大年初一,乾县县领导慰问环卫工,给20名环卫工送来慰问品和红包。然而,县领导前脚刚走,20个红包当即被乾县环境卫生管理处收走。县环卫处相关负责人称,是为了照顾其他环卫工人的情绪,收回的红包随后又随机发给了环卫工人。2014年,西安的十二名环卫工,在相关负责人带领下,去参加了一个慰问会,在慰问会上,环卫工代表签字领取慰问品,每人一桶食用油、一袋的大米、一个高真空旅游水壶、两袋汤圆、一副保暖手套。结果仪式一结束,东西就全部被单位给收了回去。
几个例子都一个共同的理由,即为了照顾其他人的情绪。表面上出发点很公平,实际上却是对个体尊严的漠视,是对权利的任意性践踏。2013年,时任广州市长陈建华直言,一说密切联系群众,就有领导带人到五保户、贫困户去慰问,“弄袋大米、两瓶油、一床棉被,去走一走,看一看。”“这基本上可以说是形式主义。”在其看来,连送米面油等慰问品都有形式主义和作秀之嫌,都不值得提倡,那把东西送到手后又收回,算不算公然的欺骗与羞辱?
当然,表象的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偶然的背后有着必然的因素。环卫“清凉”成作秀道具是权利弱化写照,这跟基层环卫工人地位普遍不高,法律保护力度不够的行业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实中,环卫工的待遇低、福利差,很多人没有签定合同而处于法律保护的真空,既没有五险一金又可以被随意辞退,因公受伤之后还不能享受工伤待遇。前不久,西安市西关街办近30名年龄超过65岁的环卫工,被集中通知“别再来了”。高龄又因政策无法购买养老保险,如今再失去这份工作,他们没了生活来源。连工作都岗位都可以任意把玩,一点慰问品显然也就舍予自如了。
权利弱化,权力强悍,连一点慰问品都不放过,连作秀的遮羞布都毫不保留,这是法治社会之耻,也是权利社会之悲。只是谁是谁的“疏忽”,这个问题由谁来回答,又靠什么作答?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