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谁该为研究生饭局后猝死负责?

2017年01月20日 13:2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在1月15日晚参加完导师组织的聚餐后,26岁的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史国平倒在宿舍里,当晚他被送医,抢救无效后死亡。而在一个多月前,他刚被确定保送该校的博士生。当天晚上,5桌师生消费5630元,含13瓶42度的海之蓝,5瓶一品苏黄养生态。而参加聚餐的师生近50人,包括史的导师在内,共有4名老师在场。

  高校为什么对“酒文化”如此热衷

  千万不要仅仅指责猝死的研究生少不更事,其猝死的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酒局文化”的深层误导。【详细

  曾有媒体对高校饭局进行过调查报道,惊奇的发有29.31%的学生聚会频率达到每周两次以上,其中本科低年级占63.52%。所有受访者中,38.08%的大学生在聚会社交方面的开销占生活费的比例超过30%,因为没钱聚餐不惜向父母欺骗索要乃至通过“校园贷”的方式来满足,组织聚餐业已成了大学中一种新的“校园文化”。导致史国平猝死的这场饭局,正是其导师在放假之前组织的一场聚会。

  高校本应是飘荡书香和专研学术的“圣贤之地”,也是儒雅书生和青年才俊的荟萃场所,更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引领者,与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尤其是市侩酒徒本不应有任何沾染乃至相似之处,更不因该热衷践行“酒文化”,甚至在酒桌上“争强斗狠”。然从以往媒体报道和史国平因酒猝死的现状来看,社会上乃至某些行业领域的“酒桌文化”和拼酒陋习不但已经渗透进大学校园,甚至更有大行其道之势。【详细

  高校饭局的“应酬文化”是如何走偏的

  以我个人真实的经历为例,作为一名在新闻系就读的在校大学生,我深知,在学校里我们很看重“入行”的机会。虽然很多老师也批评我们这种观念太功利,但是,几乎每一个校级学生组织都有自己所谓的“酒文化”,实习安排要喝酒,申请评奖也要喝酒,以至于在很多学生之中,也形成了一种“无酒不欢”的圈子文化。

  我想,猝死的这位研究生,可能也深受这种“酒文化”的毒害。虽然,我们都知道,“酒文化”是一个不太好拿到台面讲的问题,但是也有很多人说,在酒局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很多方面,通过他的言谈举止,通过他处理各种关系、各种情况的手法,可以反映出这个人是否“懂事”。于是,在自己不愿意喝酒,而别人却都在喝酒的情况下,面子意识也在这种“酒局文化”中被过度放大,以至于一些平常几乎不喝酒或者不胜酒力的学生,也纷纷拿起酒杯敬这敬那。【详细

  谁该为研究生饭局猝死负责

  当前最迫切的是要厘清研究生参加导师饭局后猝死的各方责任,这就要求必须先弄清楚研究生饭局后猝死与在饭局上喝酒是否有关系或者有多大关系,这要尽快通过尸检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是确定研究生参加导师饭局后猝死责任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必须通过查看当天视频和询问,查清楚猝死研究生当天喝了多少酒,都有哪些人劝猝死研究生喝酒了,这是确定和划分民事赔偿责任的基础。【详细

  有必要重申的是,酒桌文化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交流洽谈方式,如果一个人整天跟你说“酒后才能吐真言”,那么不妨趁早远离他,远离这种嗜酒如命的“酒局文化”。【详细

  微言大义:

  @想飞的小恶魔:讨厌劝酒的人,也讨厌不懂分寸逞能硬喝的人。读研的时候和导师吃饭也会喝酒,导师还自己带好酒来教我们品,但是不会逼着喝,很多都是自己去敬酒喝多的好吧。

  @123getout:我导师第一次就和我说了,要学会拒绝,不要讨好我,你们是来求学的。

  @KKKatheri:青春献给小酒桌。

  @关于莺花:研究生私下里称呼导师为老板,老板让喝就喝,也是很无奈的。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这是一个悲剧,有着大好前途的青年倒在了饭局上,令人惋惜。同时,也令人反思,高校的“应酬文化”是如何走偏的。高校里,师生聚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正常的是什么造成了不胜酒力却不得不喝的现象?碍于面子?畏惧权力?抑或自我逞能?无论哪种,都不符合当代高校的教育目的,也不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现代青年该有的。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