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习主席提"中国方案" 愿做经济全球化"划船者"

2017年01月20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盘和林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表明中国愿意担当经济全球化“划船者”的角色,在经济全球化中与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寻找世界经济脱困之策,并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在瑞士达沃斯提出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四大模式: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

  在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的背景下,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四大模式是习近平为世界经济发展提出的升级版“中国方案”,而中国将在这四大模式中起到表率和贡献作用。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之间贸易、资本、技术等经济活动相互深度依存,变得越来越不可分离,经济增长或是经济危机都会密切地、不可避免地“国际传递”。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除极少数国家采取封闭的经济政策以外,各国实际上是同坐在一条船上共危共生的。也正因此,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不利因素下,各个经济体更应当“同舟共济”。

  经济全球化必然不能缺少全球治理,国际贸易等需要国际“公共品”供给,这些国际公共品的供给往往超越国家主权,而现行的体制只能是一个自愿和合作的体制,难以形成真正的强制力。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总是难以实现所有人一致或均等的利益,“公共品”也无一例外地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免费搭车”的问题,即每个国家在追求自利的过程中,希望从别的国家的贡献中免费获得收益。

  从西方经济史来看,每次世界经济遇到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等逆经济全球化的思潮必然抬头,各国政府、政治家们在“选民”的“选票”迫使下,即使实际上无助于甚至有损整体国民福利和经济增长,也会采取“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缓和国内受经济波动影响的部分“选民”的“怨气”。

  正是这个原因,导致美国、欧洲等地当前出现了反全球化的民粹主义思潮上升的趋势。例如,英国令人瞠目结舌地退出欧盟;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从竞选到当选后,一再发表反全球化的言论,并在政府组阁上大量启用持强硬贸易保护主义立场的人士。不夸张地说,2016年是“反全球化”的一年,国际政客们频频亮出民族主义旗帜,这张屡试不爽的王牌所起到的“多米诺”效应,在2016年确实震动了世界。这使得“全球化”这个曾经的发展潮流,正引来诸多“逆全球化”的担忧。

  但正如瑞士作家阿尔弗雷德·莫勒尔在《玩世箴言》中指出的一样,“尽管大家同乘一条船,可一些人是划船,另一些人只是坐船”。在经济全球化这艘大船上,不同国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中美国、欧洲等经济大国理所当然地要承担其“划船者”的角色,而其他经济体量较小的国家则充当“坐船者”的角色。

  就像“划船者”必然需要付出体力成本一样,多边贸易体制建设中的大国当然也要付出相应的成本。但如今,曾经靠标榜“全球化”、“国际化”、“自由贸易”等发迹的美国、欧洲,在通过制定贸易规则等手段完成全球市场布局后,似乎开始进入“坐享其成”的守成阶段,不想承担“划船者”的角色了。

  然而回顾历史,无论人类遇到多大的经济危机,最终经济全球化“增进全球经济总福利”这一独特魅力决定了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国之一,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中的分量和担当越来越重,这也是必然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国难思良将,当今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不小的困难,自然也亟需新生力量来担负起“划船者”的责任。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包括创新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这表明中国愿意担当经济全球化“划船者”的角色,在经济全球化中与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寻找世界经济脱困之策,并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主席引用诗句“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表达了中国适应和引导经济全球化、消除并克服经济全球化眼前暂时负面影响的坚强决心。笔者坚信,中国勇于担当经济全球化“划船者”的角色,在“苦蒂”和“荆棘”中积极拥抱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重塑全球经济秩序,必然迎来与世界各经济体共享“甘瓜”和“美枣”的一天。(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盘和林)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不仅在口头,更有行动

     习主席达沃斯演讲 引导经济全球化走向

     习式外交为全球治理注入更多“中国元素”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