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就面貌而言,农村总是要差一些,但在浙江,很多农村,做得比城市更好,环境更美,更安全,垃圾分类便是其中之一。金华,因为农村垃圾分类做得比较好,成为被中央媒体点赞的网红城市。
16日中午12点30分,奔着“垃圾分类,城里向农村学什么”的主题,杭州团和金华团的几位人大代表在朋友圈里开起了圆桌会。
农村是个熟人社会,大家乡里乡亲的,道德和人情的约束能起作用。城市的居住人群这么复杂,垃圾来源这么复杂,自然需要一些更有约束力的管理法则。农村才几个人,村干部党员跑得勤快点还顾得过来,而城里一个小区,可能就有上千户,上哪找那么多人盯着去?人海战术基本是不可行的。
同处金华,垃圾分类农村做得好,城市做得不够好就很能说明问题,城市无法照搬农村的经验,是由城市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但金华农村的实践仍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它宣告了垃圾分类并非不治之症,也再一次证明,人性的弱点、生活习惯上的差异、素质的暂时不到位,通过积极引导是能得到很好的改变的。
在过往的城市管理之中,我们总喜欢把问题的症结归结为国民性,归结为一部分人没有公共意识,自甘于放纵自己。意识差的确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但人性在全世界都没有本质的差别,都不是人人皆圣人,差别还在于如何引导上。
我们应该向农村学学这股子认真劲,但城市还得找到自己的应对办法。这就是老老实实地按科学治理的规律去办。垃圾分类的事终究需要破题,如果对自觉的呼吁不能起到作用,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行政,甚至是法律手段。比如,在垃圾袋上扫码的事,虽然杜绝不了乱扔的行为,但也不失为一个设限的办法。杭州正在实施的小区专管员、小区垃圾分类红黑榜等措施也能起到一部分作用,应该坚持下去。
但分类也只是在减少垃圾,而不是杜绝垃圾,垃圾焚烧厂等刚性的措施必不可少,垃圾可回收设备、垃圾填埋场都有各自的功能定位,好的管理是尽可能将垃圾分类处理,而不是一股脑往填埋厂运,那样的话,建再多的填埋厂也不够用。
作为政府部门,我想他们有自己的专家,有各地考察得来的经验,有先进国家的前车之鉴可供参照,他们其实非常明白问题出在哪,他们手里也不缺方案。但恐怕每个城市都需要推进下去的勇气和决心。对于正确的事要坚持下去,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或者受点了非议就轻易动摇,好习惯的养成是长期的事,一届不成,下一届接着干,一代人不成下一代接着努力。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步细化,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并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我们时间不妨定得久一点,目标不妨定得小一点,工作则需要一点点做起。最好的引导莫过于实施一项措施能见到效果,每年前进一步,一年年累积下来,也会成绩斐然。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