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回家的人走得顺利、安全”是春运第一目标

2017年01月16日 09: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刘天竺认为,交通运输能力已接近饱和,供需矛盾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因此,“春运攻坚战”不可能去追求“让每个想回家的人都能按需按时回家”这样一个不现实的目标。此时,“让回家的人走得顺利、安全”才是理性的选择。

  春节临近,中国春运——这个全世界每年规模最大的迁徙活动已经开启,飞机、火车、大巴、自驾……回家的方式很多种,哪种“姿势”最适合你?

  如果说此前的火车购票是网络虚拟环境下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随着学生、外出务工人员踏上返乡的列车,春运这场攻坚战才慢慢进入了状态。而最近几天的学生流、务工流还只是“小规模突袭”,真正的考验在春节前后一周,因为大多数旅客都集中在1月20日至27日返乡,从2月1日起陆续返城。

  作为春运主战场的铁路,虽然此前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简化部分网购车票的操作程序、增开临时旅客列车、调整运行图、开通务工返乡专列、团体票提前预约等措施,但从目前的运力和旅客的需要来看,差距依然存在。

  从此前的报道中我们得知,铁路春运期间的旅客运送量基本保持着每年10%的增长率,也就是说铁路的运力在逐年稳步增强,但这仍然无法满足“春运期间的旅客激增”,这就好比“双 11”快递业的快件积压。但是,货物能等,回家过年的人却不能等。所以,才有网络小编总结了多样回家的方式,其中很多都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有了多种方式,还是有人因为“合适时间的票没有了”而难以如期回家。这种供需矛盾短时间内仍无法解决,因为从目前的运输市场来看,无论铁路、航空还是公路,运输能力都已接近饱和。这个饱和是两个层面的:一是除特定线路外,运输能力完全能够满足日常旅客运输需求,是市场的饱和;二是无论铁路、航空还是公路,其线路承载能力已基本饱和,在当前这种运力及线路安排的情况下,想再多加几趟列车、几个班次已经是一种危险的尝试,更不要说节假日堵上十几公里的高速公路了,这是硬件条件的极限。

  基于这种现状,“春运攻坚战”就不可能去追求“让每个想回家的人都能按需按时回家”这样一个不现实的目标。此时,“让回家的人走得顺利、安全”才是理性的选择。笔者以为,这应该也是有关部门今年着力打造“平安春运”的重要原由之一吧。

  可喜的是,随着“自助售票厅”、“手机摇一摇”、“刷脸进站”这些高科技设备和手段的加入,我们很大程度上已实现了顺利出行,火车站里已鲜见那些拖着行李跑来跑去的身影。打好春运攻坚战,每一年都是新起点,每一年都会有新亮点,只要我们的发展能够紧跟时代的节拍,相信每一个春运都会是最温暖的归途。(中国经济网网友 刘天竺)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春运状况逐年改善 “小幸福”越来越多

     第一天!春运的文明与和谐靠谁守护?

     2017年春运,“抢票神器”为何风光不再?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