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让回家的人走得顺利、安全”是春运第一目标

2017年01月16日 09: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刘天竺认为,交通运输能力已接近饱和,供需矛盾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因此,“春运攻坚战”不可能去追求“让每个想回家的人都能按需按时回家”这样一个不现实的目标。此时,“让回家的人走得顺利、安全”才是理性的选择。

  春节临近,中国春运——这个全世界每年规模最大的迁徙活动已经开启,飞机、火车、大巴、自驾……回家的方式很多种,哪种“姿势”最适合你?

  如果说此前的火车购票是网络虚拟环境下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随着学生、外出务工人员踏上返乡的列车,春运这场攻坚战才慢慢进入了状态。而最近几天的学生流、务工流还只是“小规模突袭”,真正的考验在春节前后一周,因为大多数旅客都集中在1月20日至27日返乡,从2月1日起陆续返城。

  作为春运主战场的铁路,虽然此前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简化部分网购车票的操作程序、增开临时旅客列车、调整运行图、开通务工返乡专列、团体票提前预约等措施,但从目前的运力和旅客的需要来看,差距依然存在。

  从此前的报道中我们得知,铁路春运期间的旅客运送量基本保持着每年10%的增长率,也就是说铁路的运力在逐年稳步增强,但这仍然无法满足“春运期间的旅客激增”,这就好比“双 11”快递业的快件积压。但是,货物能等,回家过年的人却不能等。所以,才有网络小编总结了多样回家的方式,其中很多都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有了多种方式,还是有人因为“合适时间的票没有了”而难以如期回家。这种供需矛盾短时间内仍无法解决,因为从目前的运输市场来看,无论铁路、航空还是公路,运输能力都已接近饱和。这个饱和是两个层面的:一是除特定线路外,运输能力完全能够满足日常旅客运输需求,是市场的饱和;二是无论铁路、航空还是公路,其线路承载能力已基本饱和,在当前这种运力及线路安排的情况下,想再多加几趟列车、几个班次已经是一种危险的尝试,更不要说节假日堵上十几公里的高速公路了,这是硬件条件的极限。

  基于这种现状,“春运攻坚战”就不可能去追求“让每个想回家的人都能按需按时回家”这样一个不现实的目标。此时,“让回家的人走得顺利、安全”才是理性的选择。笔者以为,这应该也是有关部门今年着力打造“平安春运”的重要原由之一吧。

  可喜的是,随着“自助售票厅”、“手机摇一摇”、“刷脸进站”这些高科技设备和手段的加入,我们很大程度上已实现了顺利出行,火车站里已鲜见那些拖着行李跑来跑去的身影。打好春运攻坚战,每一年都是新起点,每一年都会有新亮点,只要我们的发展能够紧跟时代的节拍,相信每一个春运都会是最温暖的归途。(中国经济网网友 刘天竺)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春运状况逐年改善 “小幸福”越来越多

     第一天!春运的文明与和谐靠谁守护?

     2017年春运,“抢票神器”为何风光不再?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