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房子回归居住本质,是对房地产发展定位的重大纠偏

2016年12月28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赵虎启认为,抑制房地产泡沫,让房子真正成为“住的”而不是“炒的”,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过去,曾经有权威人士明确提出让楼市回归自己的功能定位,不能简单作为稳增长的手段。让房子回归居住本质,是对过去房地产发展定位的重大纠偏。

  122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会议要求规范租房市场,抑制房地产泡沫,扩大有效供给。

  这是今年中央第四次提及资产泡沫相关问题。第一次是7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第二次是1028日,提到“注重抑制资产泡沫”;第三次在1214日至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着力防控资产泡沫”。

  为什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又第四次要求抑制房地产泡沫?主要因为,长期以来,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在稳增长和地方政府创收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以至于形成了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可以回顾一下,每一次经济出现问题时,房地产都是首当其冲,成为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的首要工具。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直接导致了房地产行业的种种乱象。

  抑制房地产泡沫,让房子真正成为“住的”而不是“炒的”,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过去,曾经有权威人士明确提出让楼市回归自己的功能定位,不能简单作为稳增长的手段。让房子回归居住本质,是对过去房地产发展定位的重大纠偏。

  房地产泡沫之所以可怕,不仅是因为它价格高,还在于它给中国经济其他方面带来了拖累,导致了“脱实入虚”,实体经济不仅没能跟上房地产,反而受到了抑制,这是必须清醒认识到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研究建立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可以看到,其中一方面是强调“抑制房地产泡沫”,另一方面是强调“防止大起大落”,而不是简单地一味打压。因此,抑制房地产泡沫需要多措并举。具体来说,政策着力点要多向供给侧转移,要求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让房子回到那些需要住房的人手里,这需要中国房地产制度的重构。只有房子不再成为稳增长的工具和地方政府创收的手段,房地产市场才有可能真正健康地发展,房子才有可能回归居住的本质。(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赵虎启)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于炒的

     房地产过度炒作,终究会“炒”不动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