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医生收回扣要摒弃末端治理思维

2016年12月26日 07:59   来源:东方网   王甄言

  在大城市的医院里,长期存在一些不看病的“特殊患者”,他们不仅和医生熟悉,而且神通广大,能和医生进行某种交易。他们究竟是什么人,与医生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利益呢?央视记者历时8个月,调查了上海、湖南两地的6家大型医院,终于揭开了秘密。(12月24日央视网)

  医生收回扣是公开的秘密,不过,医生收回扣的比例高达30%-40%,着实让人吃惊,而且,一名医药代表一小时内给三名医生送回扣,一名医生3分钟收到四份“份子钱”,医生每月的回扣收入有多少,可想而知。同时,一名医生每月可以为一名医药代表赚一价格5000元的“部手机”,医药代表的收入不菲。

  反过来看,医生的回扣和医药代表口袋里的钞票都是患者的血汗钱,也包括医保基金。从这里找到了“看病贵”的原因。比如,在市场上,苯扎贝特片只需要14元,经过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中标价为60元,是市场价的4.3倍。又如,氨曲南,这种用于心脑血管、抗感染等疾病治疗的常用药品,上海市药品中标价一般是市场批发价的5倍左右,最高的超过了10倍。

  采购中标价比市场价高出几倍甚至10倍,这是一种畸形的药品价格采购制度和体系。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采购制度本身存在严重问题,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没有降低药价,反而导致药价成倍上涨;二是流通环节对医生许诺高额回扣,驱动医生开高价药,而医生掌握处方权,患者只能听医生的,非常被动;三是医院为了利益,也积极推荐患者用利润空间大的药品。所以,低价药在医院没有市场,廉价药买不到就不奇怪了,药品“降价死”也就不可避免。

  那么,究竟怎样破解“药品贵”的沉疴呢?医药分家喊了很多年,至今没有较好的实现;提高医生的技术费用,包括挂号、诊疗、手术、护理、检查等费用也在实行,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患者的检查费用抬高了,且医保不报销,患者的负担加重了,另一方面药价仍然没有降下来,“看病贵”痼疾没有缓解,非常尴尬。这是因为,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一来集中采购没有起到降价的市场效果,反而维持着高价的畸形市场,二来医生和医院在医药代表的推动下,继续开高价药。

  而值得借鉴的是,福建三明运用医保杠杆,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整合卫生、财政、民政、物价等部门涉及医保的职能,医保主导药品招标采购,结算药品费用,解决了原有的“管招标的不管采购,管采购的不管价格”的问题,药品采购价格大幅降低,挤掉回扣空间,没有回扣刺激,医生滥用药的情况显著降低,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有效遏制了药价虚高、过度医疗等现象。比如基本药物奥美拉唑钠粉针,从256元/盒降到了7.8元/盒。

  福建三明实行“三医联动”为何能降低药价?因为它抓住了关键,进行源头治理,而不是像以往,搞末端治理,只盯医生,结果,不论怎么堵都堵不住。由此可见,福建三明的改革值得推广。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