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书店造就特色阅读空间(图)

2016年12月23日 07:16   来源:北京晚报   陈梦溪

  2014年起,西城区试点的新型阅读空间“古建筑+书店”已经走过了两年。12月初,北京市西城区文委公布了对这些阅读空间进行的考核和读者调查的结果,大多数阅读空间已经找到了生存模式,赢得了社区居民和读者的认可。

  两年中,从在北京白云观北里依水而立,设有图书交换空间的“白云驿站”,到金中都公园里,主打亲子阅读的宣阳驿站“第二书房”,再到什刹海边,提供四百多册老北京文化和非遗专题文献的皮影文化酒店等,其中最受瞩目的是万松老人塔的砖读空间、雁翅楼的中国书店等几个由文物古建改造的书店。

  万松老人塔始建于元代,是北京城区现存唯一一座密檐式砖塔,现作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正阳书局分号,免费向社会开放,读者可于此查阅、选购有关北京的史料文献,亦有讲座、读书会、展览等公益文化活动。

  2006年,西城区政府出资700万元将万松老人塔院内居民5户、单位3家搬迁腾退;后于2012年对砖塔门楼进行修缮,2013年对塔身完成全面修缮。

  塔院原由西城区文委所属事业单位文物管理处办公使用。目前,北京砖读空间采取公办民营的方式,引进了民营机构正阳书局做为运营方,主要经营老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献和书籍,藏书近四万册,内设微型展室、京味书房。北京砖读空间的开放是合理利用文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文化传播价值,同时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单位引入社会力量运营的一个改革探索。2014年4月23日开放以来,被网友赞为旧书局、老北京的精神奢侈品店,并被评为2014年北京最美阅读空间。

  砖读空间负责人崔勇介绍,空间目前收藏了超过四万种北京的历史文献,不仅有古籍善本,还有金石拓片和老照片。“我们是书店、档案馆和博物馆三馆一体的,向社会免费开放,还举办了很多展览。很多老先生退休以后最大的乐趣就是研究北京,我们有很多读者都是这样的。” 崔勇说,“我们还在2015年启动了正阳文库的出版计划,以利用文物来保护文物,包括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等出版内容。”

  宣阳驿站第二书房位于西城区金中都公园内,是西城区首次引入社会机构共同创建的综合性阅读体验中心。金中都公园位于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核心地段,是北京市整体水系的一部分,周边有很多历史古迹与人文景观,有着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已经形成一条承载古都历史、寻根北京的文化带。

  北京有860年的建都历史,自金中都肇始,金中都公园,是西城整个营城建都滨水绿道的核心景区,营城建都滨水绿道是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打造十大滨水绿道,营造绿色滨水空间”规划内容中的十条城市滨水绿廊之一。选择在这样一个场所建设阅读空间不仅可以使公园更具人文气质,还可以更好地为周边居民服务,弥补周边社区公共图书馆不足。

  经过多方考察比较,西城区选择了国内首家家庭教育主题图书馆、国内知名的民间连锁图书馆运营机构第二书房进行合作,把第二书房这种模式引进金中都公园。

  宣阳驿站第二书房于2014年9月开业,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具有亲子阅读、休闲阅读、活动报告、公益展览及公益电影放映等综合服务功能。现在有藏书近1万本,由综合阅读区、亲子阅读区、视听活动室、休闲阅读区四部分组成。这是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又一次探索和有益尝试,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

  以砖读空间、西华书房、宣阳驿站、白云驿站等为代表的,由文物保护再利用或区属房产再利用转变成的特色阅读空间,这些特色阅读空间成立,因地制宜,接地气、有创意,不拘一格,其创建思维有相通性,但是每一个特色阅读空间又因其异质性而具有不可复制性。这是西城区特色阅读空间有别于其他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古建筑+书店”的模式经过了两年的摸索,全部经营状况良好,定期举办展览、讲座和对谈等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的作家的新书读者见面会也为其聚起了不少人气。这种模式在公办民营的前提下,政府提供空间设施,引入社会力量运营管理,初步得到了读者们的肯定,也不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更广泛的尝试,让“古建筑+书店”的模式,融入到市民们的生活中去。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