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表情包”不违章

2016年12月12日 13:48   来源:光明网   朱永华

  照片被做成“表情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近日,一组由陕西省府谷县交警大队推出的“表情包”,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街道、马路上,一张张违章者的脸被放大,形似大头贴。而在这些照片下方,还附有对违章行为的点评(据12月11日《新京报》)。

  将执法抓拍或监控拍摄道路违章的瞬间照片,制作成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展示“表情包”,再配以生动乃至带有调侃的网络语言说明,将诙谐幽默与严肃的违章案例有机融为一体,不仅立刻抓住了受众的目光,也将交通安全的宣传效果充分的发挥出来,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成效的宣传模式。而且,为了警示“主人公”和兼顾个人隐私保护,制作者在将违章者头像有意“放大”形成“大头贴”的同时,也给头像戴上一副大墨镜,既显得“很酷”和似曾相识,但却无法辨别究竟是谁,即便是“表情包”中主人公看到,恐怕也只能“打掉牙齿往肚里咽”。

  从“纯粹”的法律角度来说,这样的“违章表情包”确实存在侵犯个人隐私之嫌。毕竟一副墨镜无法在熟人面前挡住真颜,或可能因此被亲朋耻笑尊严受损。但从维护社会秩序健康和彰显法律正义的角度,个人隐私从来就不是拒绝法律的屏障,说白了,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却也必须服从于法律,当个人隐私行为触犯法律,也就失去了受法律保护的隐私权利。比如,当警方已经确认某房间存在嫖娼卖淫行为时,就不能因为个人隐私权受法律保护而等“交易结束”。即使在最强调所谓“人权”的某些发达国家,在电视公开报道交通违法行为时,不仅对违法者面部不作任何处理,甚至还会“指名道姓”。实际上这也说明无论如何强调个人隐私权,但是“权”都不能高于法。

  从“违章表情包”制作者,陕西省府谷县交警大队的回应看,他们对这组“表情包”制作和推出还是相当慎重和严谨的,尤其是在涉及“个人隐私权”方面,他们也做了充分考虑。对每位违章者的眼部都作出了遮盖处理。但实际上,个人隐私与正常可公开信息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线,不仅存在相对性,更会因环境和目的的不同而变化。即便对面部局部进行遮盖处理,也只是“瞒外瞒不了内”,虽然有相对完备的法律规定,却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违章表情包”的推出没有给“主人公”现实生活造成困扰和不利影响,同时又能对交通安全宣传发挥出显著效果,其就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探索。

  交通安全来不得半点儿戏,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用严肃的口吻来训导,无论采取严肃还是幽默乃至调侃,也只是方式方法的不同,只要能把遵守交通安全的法规和重要性,通过受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乐于接受永远都要比被动接受的效果好。违章“表情包”能够引发网友的极大关注并争相转发、点评,本身就说明该宣传效果的巨大成功,至于有人就“表情包”是否涉及侵犯隐私权的争议和讨论,何尝又不是另一场法律观点的交流与碰撞。

  总之,违章“表情包”的制作与推出,非但不存在法律规章方面的瑕疵,没有任何“违章”之处。相反,过分强调“个人隐私权”而轻视公共利益乃至法律正义的观点,笔者以为才是很不足取的,尽管现实中确实存有恶意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但假保护隐私权之名拒绝依法监督才是推动法治社会真正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避开依法监督来谈保护个人隐私,实质上也是一种避重就轻。况且,现实社会中需要完善依法监督的地方远比普通居民交通违法需要保护的“隐私”要复杂且多上许多。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