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经营决策的前瞻性,关键要看企业能否形成完善而高效的运行机制,让经营者既关注眼前的利润、又能够着眼长远
一位民企老总和笔者谈到最近参与的一起国企混改,让他心里很不踏实。本来双赢的项目,因国企主要领导到点退休,项目就被无限期搁置起来,投入的大笔资金也被冻结。
碰巧,近日笔者遇到上述这位退休的国企老总。他告诉笔者,之所以退休前还要搞这么大的阵仗,把一块盈利的业务拿出来重组,是因为以他几十年的经验判断,这块业务目前虽然还盈利,但6年后很可能风光不再。趁目前还盈利时进行重组,不仅能避免几年后的困境,还可使国有资产获得更大收益。同时也可借机转换经营机制、调整结构,实现转型。当时重组也很顺利,单独一块业务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额几乎5倍于当年企业上市时的融资总额。
可如此又划算又深谋远虑之举,为何在他退休后会被搁置呢?“有的人看不到6年以后,因此质疑,好端端的赚钱业务干嘛要拿出去和他人分享?” 退休的国企老总无奈地告诉我。
此话让我感慨良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企业,在陷入困境之前,都曾何等的风光?而企业很快由盛转衰,除去市场变化因素,缺乏远见也是重要原因。
比如煤炭企业,哪家当初不是赚得盆满钵满,如果能像这位国企老总一样有远虑,趁有钱早日布局,早日转型,至少不会像今天这般被动。
笔者知道的另一家企业,旗下也有规模不小的煤矿,正由于有远见,结果大相径庭。其负责人说:我们的主业是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业,合同一签就是二三十年。很多人认为至少这几十年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但我总对员工说,二三十年以后呢?无论企业今天多么赚钱,危机感一刻也没有减轻过。前些年进入煤炭领域,就是为了转型。在煤炭大把赚钱的时候,我们同样认为,任何行业的暴利都不可能持续十年以上,因此,我们把煤炭赚的钱几乎全部投入到煤化工等下游领域,这样煤矿就不会成为包袱。
只有看得远,企业才能做得久。做一步看一步,就只能碰命打彩,运气过了,企业也就衰了。前一段,不少房地产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万达却一路高歌猛进,原因也在于,在房地产躺着就能赚钱的黄金时期,万达就及早布局了娱乐、健康等领域,开始了去房地产化。
由此可见,保持经营决策的前瞻性,是优秀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但有企业前瞻6年都难,有企业却能惦记着20年后的事情,前瞻性的差距咋这么大?关键要看企业能否形成完善而高效的运行机制,让经营者既关注眼前的利润、又能够着眼长远。
这一点,在国企尤为重要。国企负责人普遍是任期制,在位一任,谋事一任,能在退休前还考虑身后6年的事已属难得,何况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算你谋划了,继任者也未必买账。所以一些国企往往存在决策短期化的问题。强化企业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是一个重要方面,但单靠此还远远不够。这一任素质高,责任意识强,可以为未来数年提前谋划。换一个责任没那么强或者理念不一样的,可能一切又付之东流。所以,企业要解决远虑之困,深化改革是唯一出路。国企有必要继续加快股份制公司制改革,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让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科学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样应着眼长远,通过股权激励、终身追责等形成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