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扬州江都区一国企干部向媒体反映,自己超过退休年龄2年,但仍领在职干部工资,每月8800多元,简直就是在“吃空饷”。(10月30日中新网)
国企退休干部乔华余自曝吃空饷,未必是心疼国家的钱,而是认为自己不能得到公正的退休待遇。当年企业转制时,他所在的大运集团12名干部工资关系调入地方,当时的江都县委有文件规定,这12人虽身在企业,但身份是事业编制,工资是由财政出钱,按照机关人员工资标准发放。但在退休时,乔华余因属于“不在编不在册人员”,不能参照公务员待遇退休,因为“谈不妥”,所以迟迟未办退休手续,只能领取在职工资,导致“吃空饷”。乔华余“自曝吃空饷”,实际上是一种维权手段。
国企干部为自己的利益维权,那是个人权利。至于说,维权是否有理,当地的文件规定及做法是否合理,我们局外人恐怕看不懂。但有一个问题是非常简单的,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吃空饷,最受伤害的都是公共利益。国企干部已经退休两年,却仍在领取在职工资,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在私营企业,私企老板或出资人怎么会给退休职工拿这种“大头钱”。
说国企、政府部门对国有资金不负责任,任由退休干部吃空饷,或许也不完全对,也得看到,退休干部吃空饷,背后确实存在一些复杂的体制原因。而这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国企高管通常由政府委派,政府官员可以转身为国企高管,国企高管也可以直接进入政府部门任职;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正在路上,那么这样的人力资源机制还将延续。但国企高管在组织关系上保留公务员身份这个情况并不合理,国企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中予以规范,这个问题应不存在疑问。不仅是国企,机关特别是事业单位中的编制不同、身份不同而待遇不同的问题,也应以同工同酬的原则加以规范。据笔者所知,在一些地方,一些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因为退休金低于在职收入,地方财政或原单位都给发放“补差”,这是一种“政策性空饷”,是在继续人为地制造体制内外收入不公、养老不公。
国企干部退休后吃空饷,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原因,也有国企资金、财政预算管理过于宽松,以及人浮于事等问题。国企干部退休后,不管是继续在企业领工资,还是政府部门拿钱,都说明,国企或政府部门的经费不是按必需的原则支付,“机动性”资金甚多。而国企和政府部门所以普遍存在“吃空饷”问题,主要原因是那些地方对“人员多少”的问题不敏感,比如少了一些人,机构仍可正常运转。而资金管理、人浮于事方面的问题不能解决,不管是谁举报、谁曝光,上面检查还是舆论监督,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吃空饷”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