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快递员“过劳死”是看得见的警醒

2016年11月24日 07:52   来源:燕赵晚报   徐剑锋

  11月20日下午5时40分许,湖南一名快递员工尹某猝死在株洲合泰大街上。临死前,他坐在地上,告诉路人,他好累。有人称,快递员从事的是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的“三高”行业。也有人称,快递员是一个自由而又有高收入的“美差事”。那么,他们的工作状态究竟是怎样的?(11月23日《华商报》)

  快递员“过劳猝死”的悲剧再次上演,几多悲怆,难以言表,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养家糊口的不易和对生命逝去的同情,还有对快递这个行业危机的警醒。

  众所周知,快递员实行的是“底薪+送件提成”的绩效薪酬制——要想多赚钱唯有多送件,用“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来形容他们的工作状态,可谓再贴切不过。有的快递员为了多赚钱,且不说“起早摸黑”365天连轴转,而且是“风里来雨里去”;有的快递员为了抢时间、多送货,不惜将电动三轮车驶上交通“快车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快递员的高薪,是用高强度劳动和高风险运转“拼”来的。

  快递员是怎样走上“过劳猝死”之路的?表面上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等原因所致,但实际上与用工环境不优、劳动权益保障不力等大有关联。应看到,当下快递业整体尚处于低端水平,甚至低到“一间出租屋、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几个亲戚朋友”就能上路。当快递员所需要的条件也不过是腿脚利索、干活勤快、心性谦和,不仅“双11”期间的高工资有着不可持续性和不稳定性,而且当生命意识、健康意识占据主导时,在缺少职业尊严、发展机会、人文关怀的语境下,快递员随时会跳槽走人。众达朴信今年3月发布的物流行业薪酬福利调研报告显示,快递行业的快递员涨薪幅度最高,与此相对应的是,快递员也是离职率较高的岗位,平均主动离职率在30%以上。

  “跑死快马”悲剧,恰恰暴露出劳动力市场计件分配之下的种种潜在危机,也警醒着快递行业亟须在法治轨道上提升运行水平。在一个“让劳动更有价值”的现代社会里,一方面要加快形成合理的市场分层和理性竞争机制,依靠先进的分拣技术、科学的内部管理、完善的运行规则来提升快递质量和服务,加快从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型,让消费者在充分选择中感受到快递的便利和服务的尊严;另一方面,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高度关注并持续改善快递员的生存状态,不仅要注重工资待遇、权益保护的落实,而且应重视企业文化、人文环境的营造,从而使每一名快递员干活有奔头、奋斗有希望、发展有前景。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