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有视频,未必有真相。“先发钱直播,拍完后再收回去”,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两名男子在某直播平台上直播做慈善,安排凉山彝族自治州某村村民站成两排,随后给村民发钱,而在直播结束后,又把钱拿回来。据报道,涉事男子为某直播平台主播;他已承认此事,目的是为了增加粉丝数和观看量,让“粉丝多刷礼物”。
套路:主播秀下限只为名利双收
只要能名利双收,就不停秀下限,已成为不少主播的套路。纵观那些灰色化生存的网络主播,大抵有三个特点。一是有胆量、无底线。什么都敢直播,无所不用其极,信奉比丑、比刺激的“撩人”逻辑。二是重迎合、无节制。不怕表演粗鄙,只怕无人打赏,信奉“越猎奇越有受众,越敢挑战越能获得掌声”的商业逻辑,目的很明确——换来真金白银式的“犒赏”,以及不断攀升的粉丝数量。三是大尺度、无约束。一些主播尺度颇大,极尽魅惑,但只要无人举报,不被监管部门“盯”上,所在的直播平台便若无其事、置身事外。【详细】
近年来,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形式迅猛发展,但也出现部分直播平台传播色情、暴力、谣言、诈骗等信息,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此外,还有的平台缺乏相关资质,违规开展新闻信息直播。网络直播存在的种种乱象,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传播秩序。【详细】
隐患:行业把不准方向将面临倾覆
据悉,被曝光的男子和曝光者都是某直播平台上的主播,以前都是一个团队的,后因为“内讧”开始互相爆料,从而揭开了“伪慈善”的真面目。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内部人“眼馋”对方挣的更多,这个游戏还不知道要玩多久。这些人在造假暴露后,有的留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的“直播喝消毒液”挽回粉丝——最大的代价,似乎就是换个吸引眼球的内容,接着搞直播。【详细】
众所周知,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各种直播平台井喷般涌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三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今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数百家网络直播平台。尽管行为失检的网络主播只是少数,但他们给正在成长中的直播业带来隐患。如果相关从业者只顾踩油门,追求飙车式的快感,把不准方向盘,就面临倾覆的危险。网络直播业亦不例外。【详细】
“假公益直播”的发生也警示我们,尚不成熟的运行机制和规则很容易被“钻空子”,因此,紧跟形势的监管跟进十分必要,而如何落实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也真正考验着有关部门的能力和智慧。【详细】
责任:整治网络直播乱象须用重拳
近日,国家网信办出台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细化了平台责任,实施“内外兼修”的政府监管机构与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共同监管模式,并要求建立失信主播“黑名单”制度。整治已失去底线的网络直播乱象,必须用重拳。【详细】
新生行业既需要发展空间,也离不了适当监管。对于主播而言,不该靠满足粉丝的窥视欲、猎奇心、恶趣味而博出位;对于平台而言,更应该尽到监管责任,野蛮成长毕竟难以持续,吹大的虚假繁荣最容易破裂。
毫无疑问,现在对网络直播的监管越来越制度化,也越来越法治化。但从制度安排到层层落实,尚有不短距离。遏制乱象,从提高门槛到实时监督再到事后惩处,每个环节都不能失守。直播因其实时性的特点,管理难度较高,从业者们更应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站在科技时代的高地上,勇于承担使命,不让责任抛锚,整个行业才越来越有前景。【详细】
微言大义:
@L笑是最美的符号:真是够了!有些人为了钱为了名利,别的啥都不要了!
@桉屿念汐:网红经济带走了很多人的自尊和良知。
@MrEisenhower:网络直播乱象是该狠狠地治理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无论近日曝出的“假吸毒”还是“伪慈善”,其实都不过是网络直播乱象的冰山一角,如果容忍其野蛮生长下去而不加监管,最终这个新兴行业必将走向毁灭的深渊。近日,国家网信办出台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可谓正当其时。它顺应了广大网民的呼声,也有助于网络直播行业的规范和可持续发展。新规的出台也再一次庄严宣告,网络直播绝不是法外之地。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