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如何看待“网络直播”蹿红之下的乱象

2016年07月29日 09:2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由于内容同质化、用户忠诚度低、盈利模式不清晰,某些直播平台和一些主播开始游走在灰色地带,用打擦边球的方式吸引用户关注,滋生出行业乱象。对待网络直播这样的新生事物,要做到制度先行、规则完善、监管有力,促进其健康发展。直播平台的运营者也必须做到定位清晰、内容创造有深度有特色,才能在行业竞争中胜出

  今年以来,“网络直播”蹿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在线直播平台近200家,覆盖用户超过2亿。一些大型网络直播平台月活跃用户超千万,高峰时段部分“房间”在线用户可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据预测,2016年整个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将超百亿元。

  随着4G网络的普及和资费的降低,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观看视频的习惯正在养成。一部手机一个账号,人人都可以变成“直播车”。正是看到这样的市场潜力,各大互联网巨头顺势入局,投资机构也将大把的“真金白银”砸向直播领域。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视频直播领域获得的融资金额已超过10亿元;秀场、演艺、体育、电竞、教育、明星、财经等各类直播形态纷纷问世。

  在快速成长的同时,网络直播市场也充斥着各种乱象。由于内容同质化、用户忠诚度低、盈利模式不清晰,为了在众多相似平台中寻找差异化、吸引更高关注度、留住核心用户,某些直播平台和一些主播开始游走在灰色地带,用打擦边球的方式吸引用户关注。

  为了推高流量、吸引粉丝,有些网络主播花样百出,不惜突破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个别网络直播平台为了赚取流量和佣金,不但放纵这种行为,甚至为争抢粉丝量高的当红主播而爆发“挖角大战”,引发行业的不正当竞争和整体混乱。目前来看,网络直播平台主要存在两类违规情形:一是秀场直播提供含有宣扬淫秽、色情、危害社会公德内容的网络表演;二是游戏直播平台提供含有赌博、暴力、教唆犯罪内容的游戏内容展示。除此之外,还滋生出刷单、刷榜等行业乱象。

  鉴于此,公安部近日召开工作会议,决定从即日起至10月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网络直播平台专项整治工作,同时积极推进网络主播和管理员实名制、普通用户手机注册登记等安全管理制度,促进网络直播平台的健康发展。在此之前,文化部已公布了对一批网络表演平台的查处结果,26个网络表演平台被查,16881名违规网络表演者被处理。同时,还出台了《文化部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表演者为直接责任人,提出今后将对网络直播随机抽查,并实行“黑名单”制度,列入名单的表演者将被在全国范围内禁演。

  网络直播平台因其即时直播、互动性强等特点,备受年轻网民的喜爱。对待网络直播这样的新生事物,要做到制度先行、规则完善、监管有力,促进其健康发展。短时间内,监管力度的加大会让直播行业的发展有所降温,但从长远来看,对促进整个行业的正向发展无疑将起到积极作用。直播平台的运营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定位清晰、内容创造有深度有特色,才能在行业竞争中胜出,并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秦海波)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网络直播平台面临多重法律风险    2016年07月14日
  • ·给网络直播的任性戴上紧箍咒    2016年07月08日
  • ·漫话漫画:直播车震(图)    2016年06月24日
  • ·网络直播如何守住底线?    2016年06月0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