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奶奶杀死外婆”不仅因带娃习惯不同

2016年11月01日 08:40   来源:燕赵晚报   吴龙贵

  日前,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特殊案件,一起带孩子的奶奶和外婆,因为生活习惯和带孩子的方式不同,产生了种种摩擦,孩子的奶奶一怒之下,竟将孩子的外婆杀害在家里。法庭上,检察官直呼此案为“人间悲剧”,并认为类似的情况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社会问题。(10月30日《扬子晚报》)

  亲人之间的相残,总是让人格外感慨。和绝大多数家庭纠纷一样,“奶奶杀死外婆”也是因孩子而起,直接诱因就是因生活习惯和带娃方式的不同而不断因为琐事发生摩擦,当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奶奶和外婆,虽然因为子女的关系而成为一家人,但彼此之间的生活经历和家庭背景往往有着一定的差异,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当她们需要共同完成“带孩子”这样的家庭重任时,为争夺话语权而暗中角力的情况就会发生。每一次看似很小的冲突,都相当于埋下了隐患。

  实际上,在一个以孩子为绝对中心的家庭结构中,所有家庭成员的身份似乎都被人为地抹平了,成了孩子的“服务员”,尤其是家庭中的老人,他们的权利诉求和精神困境,更是处于完全被漠视的状态。比如此案中,孩子的奶奶曾因患“烟雾症”,接受过左脑手术,术后失语很长时间,这样的老人适合带孩子吗?没有人关心。更比如,孩子的爷爷和爸爸都表示,孩子的奶奶曾数次表达过“亲家母说话不好听”、不好相处之类的意思,但是有人想过解决吗?也没有。在“一切为了孩子”的语境下,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所有的矛盾都被有意无意地掩盖了。

  “奶奶杀死外婆”是个案,但这样的家庭绝非孤例:孩子被置于至高无尚的地位,所有的家庭资源都无条件地向孩子倾斜,并且这是一种家庭共识,没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但是所有人似乎都忘了,家庭中的老人其实也是需要被关怀、被照顾的对象。当他们的权利一再被漠视,他们的苦恼无处倾诉,甚至只能接受“被安排”的命运,做着他们所不能胜任的家庭事务时,他们的心理和心态都会失去平衡。所以,“奶奶杀死外婆”不仅是带娃习惯不同,更是老年人精神荒漠化和权利无助化的苍凉写照。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