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有事直接找市长”未必是群众之幸

2016年11月01日 07:47   来源:红网   徐甫祥

  10月27日上午,安徽省亳州市市长杜延安在市信访局现场接待信访群众,面对面与群众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诚心为群众排忧解难。能现场解决的,杜延安责成相关部门限期办理;不能马上解决的,杜延安耐心与信访群众共同找寻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并现场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让信访群众有新的问题、诉求直接向他反映。(10月31日澎湃新闻网)

  市长现场接访,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对他们的诉求,合理则限期解决,不合理则晓之以理,这当可看出该市长绝不拖泥带水的务实作风。而每每送走一批群众,市长都不忘叮咛他们“雨天路滑,注意安全”、以及“天气冷了,多加件衣服”,更是让人心头一热。

  不过,在接访临近结束时,市长现场公布本人手机号码,让群众今后有事“直接向他反映”之举,笔者却不敢苟同。于情而言,此举自然亲民,也算给了群众一个“定心丸”。但有“情”还要有“理”才是,这个“理”,既言道理,又指“规矩”。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市长此举“在理”否?又是否“合规”?

  先来讲讲“理”。显而易见,若今后群众的诉求一旦“直达”市长,则很可能出现这样“一景”:市长发话,又抓得紧,相关部门自然照办无误;市长“无话”,则“原地踏步”,而哪怕事情再“十万火急”。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即市长发了话,但若说过之后即无下文,也不排除相关部门会再等一等、看一看,为的是增加“保险系数”。

  出现上述三种局面的可能性俱在。后两种局面自然与被动与惰性有关,当是一种“机关病”,但“有事直接找市长”一说无疑成为他们怠政的最好托词;前一种局面相对理性,但问题是,作为日理万机的一市之长,能否做到数年如一日,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而市长此举倘若最终“虎头蛇尾”,则会给信访群众“言而无信”之感,其负面影响并不亚于当初的“缄口不言”。此外,习惯了“俯首听命”的相关部门,势必会缺少主动性与积极性。而处理群众诉求的问题错综复杂,甚至一波三折,靠某些“戳一下跳一下”的部门,能真正做到如这名市长所说,自始至终对群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么?

  再来谈谈“规”。真要让市长把接访“一肩挑”,相关部门倒清闲了,只管“听命”即是。但这样的局面符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规定么?又如何体现“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个依法行政、讲求效率的政府,各司其职是最基本的要素:市长有市长的职责,各部门有关部门的职责,只有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才能谓之高效运转。

  也就是说,“有事直接找市长”一说,于法无据,于理不合。更何况,市长的工作千头万绪,倘若事事都去搞包办代替似的亲历亲为,固然可以留下事必躬亲的“美名”,但最终的结果必定是徒劳无益。对于群众而言,有事直接找市长未必是群众之幸,只能说明相关部门“在其位不谋其政”,而只有相关部门都来解群众之忧,才是群众真正的福分。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