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信刷爆朋友圈”其实是一部悬疑剧

2016年10月27日 10:59   来源:中国江苏网   郭元鹏

  广西南宁的谢先生没有想到,因为一封“投诉举报函”,一夜之间他成了火遍网络的焦点人物。 9月11日,谢先生在南宁一家超市购买生活用品。看到超市销售的旺旺雪饼包装袋正面显著位置用较大字体标着“天天吃旺旺运气会旺哦”的广告语,便买了一袋。他感到广告语存在诈骗就进行了举报。没想到的是举报信被发在了朋友圈,举报信的姓名落款连个马赛克也没打。

  (10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市民谢先生的举报信被展示在了朋友圈,这让谢先生成为了焦点人物。在事情还没有水落石出的时候,我们不能妄自揣测。也就是说,举报信是如何被放在朋友圈的,先别下结论,要等待真相的浮出水面。有人会说,很明显,举报信一定是从监管部门这个环节流失出去的。是的,这种可能比较大,但是我们的揣测不等于真相。

  鉴于“举报信刷爆朋友圈”再次火爆,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就不能等闲视之,需要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还原事情的真相,这个真相上的马赛克需要擦得干干净净,否则给社会带来的伤害就是巨大的。在我看来,“举报信刷爆朋友圈”或许有四种可能。

  其一,监管部门泄露。综合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大。因为举报信是投寄给监管部门的,监管部门的嫌疑也就最大了。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监管部门的责任就不能忽视,举报信的泄露给举报者带来的很可能就是人身安全的隐患。而按照《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举报人的信息是要严格保密的。如果在这个环节泄露了举报信是可怕的,就必须追究监管部门的责任。

  其二,被举报者泄露。这种事情还是很多的,往往有的市民前脚刚举报了某个单位,某个个人,立即就被被举报者知道了,他们不是电话威胁,就是打击报复,要么就沟通灭火。假如说是这样一种情况的话,就应该深刻反思了,监管部门为何能与被举报者一个鼻孔出气?

  其三,邮政环节泄露。对于这种可能性来说,也有着充分的理由,这是因为以往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我们在收到信件的时候也会遇到此类情况。比如我自己经常投稿,就遇到过样报样刊被打开的情况,有的时候信件也会丢失,邮政环节的泄密问题需要深刻反思,该如何确保投递环节的安全?确保举报信不再这个环节被截留等等需要建立安全制度。

  其四,自己故意泄露。当然这样说,一定有人会认为我不怀好意。但是,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并非不存在。有些人为了吸引关注,为了成为网红,就做了这样的事情,故意泄露自己的隐私,故意引起舆论的关注。试想,前几天出现的“香菇蓝瘦”就一点没有炒作的嫌疑吗?自己拍摄的视频何以在短时间疯狂?举报人自己公布举报信想当网红的可能性也存在。

  鉴于“举报信刷爆朋友圈”成为舆论事件,存在诸多可能,就需要有关部门深度介入,还原真相,让真相上的马赛克不再遮挡了我们的眼睛。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