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发呆5分钟” 是养生更是养心

2016年10月20日 11:02   来源:东方网   丁慎毅

  日前,国家卫计委首度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即建议市民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每天运动1小时、掌握1项运动技巧和加入1个运动社群;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做到膳食多样化。同时,“5125”的谐音“我要爱我”,方便记忆。这一理念强调公众应当关注“身”、“心”两方面的健康,从而营造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10月19日《北京晨报》)

  如果说运动、交流和膳食多样化有利于健康,大家都能接受,可是要说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也有利于健康,可能会有人觉得难以接受。

  “每天发呆5分钟”,首先是一种养生方式。

  其实,5分钟只是一个意指,主要是说每天拿出一点时间来让自己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头脑彻底放空。或者5分钟,或者20分钟,要看个人的情况。用禅意说就是“忘了”。从传统养生从原理上来说,发呆和气功健身时的入静类似,都是使支配乃至约束我们身体机能的大脑皮层休息休息,由此减少它对身体各个器官环节的束缚,而没有束缚的器官功能,就是能救命的人体潜能。

  “每天发呆5分钟”,还是一种养心方式。

  在现代化的城市和高楼大厦中,平时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让很多人不堪重负,再加上对未来的一些事情没有明朗的预期,生活中又常常发生意外,使人长期活在焦虑当中。从生活节奏平衡上来说,很多人缺少一种“慢生活”。

  “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这也就是说,“发呆”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工作生活节奏的平衡。工作重要,但闲暇也不能丢。印第安神庙墙上的那句话当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把脚步放慢,让灵魂跟上来。

  披头士的灵魂人物约翰.列侬的话有点刻薄但却有道理:“人,如果没有时间来慢生活,那么,他会有充分的时间来生病!”这个“病”可谓包罗万象,这个“病”表现了一切结果和后果。试想,人们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越来越不快乐?有多少人不断的焦虑?有多少人步入岐途?又有多少人背离了这个世界?在约翰.列侬看来:“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慢生活”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能力,是对所有事物的一种新的平衡的权利和机会。毕竟,现实生活的节奏未必真能慢得下来。但是贵在保有或发现这种快中求慢、动中求静的心态或方法。

  “每天发呆5分钟”,更是一种生活境界。

  忘我的“发呆”,是一种境界。试看生活中,多少人自以为聪明,多少人精于算计,多少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言行不一,而结果大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被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嗤为“呆”“傻”的人,实际上就是一种“忘我”:忘了自己日子还紧吧,却拿出钱来救济更困难的人,忘了自己会置身危险中而见义勇为,忘了可能得罪领导而坚持原则,忘了别人对不起自己而不忘感恩……

  放下速度,回到生活本身,聆听你最初的梦想,不忘最基本的需要。不断调整或控制自己的节拍,在适宜的节奏中,欣然看到被遗忘中的生活点滴,重新发现新的可能,给自己一种高质、理性、细致、效果的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方式和能力。让生活更加精彩,使生命更加圆满。这大概就是“每天发呆5分钟”的真正含义。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