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健康谣言泛滥,科普辟谣为何没跟上?

2015年08月26日 06:54   来源:红网   王志顺

  如今微信朋友圈什么最多,养生、“鸡汤”,还是八卦?日前,一项分析报告显示,排名靠前的“谣言”主题是:健康养生、疾病,其中以“养生食品安全”等死亡焦虑为主题的谣言占55%。(8月25日《京华时报》)

  颐养天年、祛病延年,可谓人同此心,心同此愿。于是,我们看到,近些年来,热热切切地打听各种养生祛病之道者有之,战战兢兢地按这“道”那“道”以“养”自己的“生”,“祛”自己的“病”者有之,甚至干脆拜倒在李一、张悟本、王林等各路神仙大师门下的,除了大量的普通百姓,亦不乏一些高官和明星艺人。且不说各类养生祛病读物应接不暇,各种养生祛病广告无孔不入,诸多养生祛病戒律大行其道。

  于微信朋友圈里,传播健康谣言的人无疑是形形色色。有的是通过造谣文章博取点击出售广告,意在分一杯羹;有的是昧着良心在微信公众号上植入神吹他的“滋阴壮阳长生不老保健食品”,跟买假药假烟假酒的人一样,只要我财源滚滚,哪怕满世界洪水滔天。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人纯粹是利用人们对养生信息的关注而推广传播。

  专家建议,要戳破朋友圈的伪科学,需要政府、新媒体、用户多方合力。政府在对微信的监管方面,应做好微信公众账号的备案,对微信自媒体的言论以及传播内容进行监督,在出现违规行为时可以及时处理,从而推动自媒体平台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制定相应的规范措施,建立处罚机制、提高违规成本,使各微信公众账号自觉杜绝谣言的传播。

  诚然,但笔者以为,当务之急,恐怕还是面对日益增长的国民“求生欲望”、“养生诉求”,期待身负其责的相关政府部门在改革时,应尽快打开相关政策或制度的突破口。比如可否也像重视国民普法教育那样,将科普教育纳入国民教育长期规划,并将此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评体系。再比如,可否也像重视学术文章和重视高端性实验那样,将科普文章和基础性实验纳入学术业绩考核和科研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选挂钩等。

  因为道理很简单,时至今日,伪科学之所以仍大行其道,撇开存心骗人者,神吹是为了图名或图利,以及监管乏力等不说,关键在于不少国民虽然有颐养天年、祛病延年的主观愿望,实践上却并不具备较高的辩识能力和较高的科学素养,而这一点,显然与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如果科普文章的撰写者或从事相关科学基础性实验的人员失去了辟谣的动力,我们怎能期待各种各样的伪科学、旧巫术、新迷信不在当代中国“应运而生”乃至愈演愈烈呢?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与他们的心理期待关系甚大,往往会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事实”,而对不符合本人期待的现象持拒斥态度,就像愚夫愚妇对算命先生信口胡诌的话,碰巧说得较准的便兴致勃勃地四处传扬,不准不灵的就闭口不提、很快遗忘了。那些为养生骗子和祛病混子“张目”的国民必是太相信他们那一套骗人把戏了,以至于从内心深处认定这就是科学的事实。但作为理性的国民千万要睁大辩识的眼睛和展开科学的搜寻翅膀,不为骗子所蒙骗才好。

  我们期待着,今后若发现有人在微信朋友圈乃至其他虚拟的公共空间再发一些很不靠谱的祛病、养生文章和相关广告链接,大家都有据实鸣鼓而攻之的自觉和素养、动力和权力。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