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记者对西安古城的部分就餐场所进行调查走访,发现除一些学校食堂较能做到“光盘”外,其他不少就餐场所浪费粮食之严重,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华商报》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之际,粮食浪费现象再度引发关注。面剩半碗,人不见了,机关食堂,餐盘中多半米没吃掉,火锅之中,至少还有一斤肉的剩余。以小积多,中国农业大学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脂肪,全国一年就要高达1100万吨,这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而另一边,国内粮食生产代价越来越大,粮食需求不断上涨,进口量不断攀升,屡创新高。
与勤俭节约的传统相比,日益严重的浪费现象则与之背道而驰,强化节约避免粮食浪费已刻不容缓。早在2013年,全国就开展了“光盘行动”, 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轰轰烈烈的“光盘行动”也成了当年的热词,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除了宣传教育之外,一些带有促进的措施也在完善与跟进,比如在餐饮店、食堂等人员集中的场所,通过张贴标语给予提醒。而电视媒体上,每天都播放“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的新闻与倡议,最大化的激发共识。不过,当“文明餐桌”的火热之后,集中而热闹的行动又回归沉寂,运动式治理和倡导的短板暴露无疑。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不过很显然,就认识谈认识而没有相应的促进机制,那么就难以取得持续性的效果。对严重的粮食浪费不能空谈认识,还必须落实具有操作性的奖励与惩戒机制。在国外就有比较成熟的促进体制,比如法国的很多餐厅,只有吃完上一道菜,服务员才上下一道菜,所以,再不爱吃的菜也只能咽下去。澳洲小型公务聚餐基本都是“份儿饭”,而大型聚餐靠服务生“适时地”提供每道餐品。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见证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
2013年,武汉市市文明餐桌行动领导小组会上传出信息,武汉将对宾馆、饭店、餐馆、学校食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剩饭剩菜行为制定处罚办法。最后是否立法不得而知,不过从禁烟的效果来看,缺乏具体的操作规则和实施主体,这样的立法往往会沦为摆设。因为立法处罚浪费现象,不但没有得到普及,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也没有得到实施。原本应当扮好“用餐指导”和“数量把控”的餐饮企业,不但未能扮好“指导者”和“把关者”的角色,反倒为了获得利益而成为纵容者与助推者。
对于浪费现象,一个基本的共识是,钱是你的,但资源是大家的。因而,以立法处罚的方式,明确各方责任已成当务之急,也是从根本上预防和遏制粮食浪费现象的必要之举。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是一场全民参与的行动,需要激发各主体的全面而深入的参与。既要明确政府部门、宣传机构的牵头责任,也要明确餐饮服务提供者的指导和把关责任,更要对浪费行为落实处罚措施,让每一个人都基于法律的权威和要求而行动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光盘行动”。(堂吉伟德)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