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深圳6平米88万的“鸽笼房”有正面意义

2016年09月26日 07:25   来源:红网   李清

  在深圳热炒了近两个月,迟迟不见庐山真面目的6平米“鸽笼房”终于亮相。几套“鸽笼房”均价卖到15万每平米,当日售罄。

  15万每平米的房价,让全国众多网友为之惊叹。其实,按单价来说,这根本算不上最高的。今年初,媒体就曾报道,北京一间十多平米的学区房,挂出500多万的天价。事实上,在北京、上海、深圳,虽然住宅均价在六七万元每平米,但在市中心地段,还有许多高档楼盘,单价十几万元的并不鲜见。深圳6平米“鸽笼房”的看点,并不在它的价格,而在于面积。

  对于6平米“鸽笼房”,很多网友表示在深圳买这样的房子不值。不少人说,有88万元,在长沙、西安等地都可以买百平米的大房子了,何必非要待在深圳?但无疑,深圳对于很多人来说,有其独特的吸引力。如果事业、爱情在这个城市里,且个人发展正蒸蒸日上,又比较喜欢这所城市,为什么非要离开呢?毕竟,人生的意义不是为了享受老家的大房子。

  在我看来,虽然6平米“鸽笼房”被很多人抨击,还有人质疑开发商推出这样的房子,目的是借势营销,吸引更多客流来看盘,并敲打犹豫不定的买家,但6平米“鸽笼房”仍有一定正面意义。首先就是,房子虽小,却能满足部分人在深圳定居的需求。对那些拿不出几百万元的刚需族来说,拿出几十万首付买下这“鸽笼房”,至少是在大都市扎根的第一步。

  当然,6平米的“鸽笼房”尽管设计紧凑,有厨有卫,在里面生活也太局促了一些。这房子建于2004年,2012年《住宅设计规范》已经规定,最小套型住宅使用面积不小于22平米。但“鸽笼房”的受欢迎程度告诉我们,超小户型住宅有着强大市场需求。再建这样的“鸽笼房”当然不合适,但面对众多在大城市望房兴叹、渴望安家的人,开发商可否多建一些二三十平米、三四十平米的小房子?政府暂时平抑不了房价,也解决不了新市民的住房问题,可否在政策上适当倾斜,鼓励开发建设较多数量的小房子?

  这些年有关部门常说,我们的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了多少多少。但很显然,人均住房面积的背后,是实际住房面积的严重悬殊,大城市里的“群租房”住着很多白领就是明证。实事求是讲,消除两极分化,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但我们完全可以多提供一些小房子,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安居。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小房子就很普遍。比如东京很多住宅就只有三四十平米。虽然房子小了点,但通过合理的房型设计,加上公共设施、交通的配套,住房面积小照样可以住得舒适,追求事业者不用每天疲于奔命,也不用随时想着要不要逃离。

  有消息指出,深圳的几套“鸽笼房”不属于住宅户型,属于建在商住建筑里的公寓。其实,户型性质对购房者不重要,就算“鸽笼房”按商住房收水电费,功能也有欠缺,里面有床有桌,有厨有卫,谁说不能供日常居住?深圳出现这9套“鸽笼房”或许有偶然性,且它们可能再无来者,而且购买者可能有人是为投资而非自住,可在北上深等房价超高的大城市里,建9万套、90万套三四十平米的小户型住宅,是不是完全可以做到、可以考虑去做呢?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沪深“科创22条”有何不同特点    2016年05月31日
  • ·华为跑不出“大深圳都会区”    2016年05月26日
  • ·深圳,一座“有质量”的城市    2016年05月2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