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总部搬迁传闻已经被否认,但该公司的确有众多业务部门会搬迁到东莞,相当一部分的GDP与税收也会转移到东莞。这对深圳来说,真的会带来很大损失吗?
我们知道,华为是搞制造的,不是搞金融的,不是搞房地产的,也不是搞O2O的,不可能像招行、腾讯这类企业待在浮华富贵的CBD,他们需要的是大量的工业用地,以及硅谷式的舒展的工作环境。这个东西,深圳给不了,但是东莞可以,而且是以极低的成本给。
其实东莞与深圳基本处在一个经济生态系统。无论是交通基础设施,还是产业链,东莞与深圳早已称得上无缝对接、水乳交融。在同一个生态系统内,可以更低的成本拿到更大的用地,华为何乐而不为?
所以,华为众多业务部门向东莞搬迁,几乎是一种必然,深圳只能顺应,无法阻挡。但这并不意味着深圳就要“空心化”了,因为华为总部不太可能搬离深圳,大部分的税收、专利数据仍然属于深圳。因为无论是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人才储备,还是政策扶持力度,东莞都不具备与深圳争夺“总部经济”的筹码。
不仅是华为,富士康的众多部门早已搬迁到郑州、成都,但其大陆总部仍然放在深圳。中兴生产基地正在向河源布局,比亚迪生产基地也在向惠州与汕尾布局,但其总部均留在深圳。另外,英特尔的部分工厂也搬到中国了,但其总部仍然在硅谷。
这说明什么?深圳正在从过去的“制造业+服务业”的大包大揽,转型为一个以服务业与总部经济为主导的平台型城市。以深圳的土地资源储备,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去扭转这个转型趋势。深圳与周边的东莞、惠州基本实现经济一体化,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华为的业务部门搬迁到东莞,但仍然离不开深圳的专业服务与人才支持。华为在东莞发展得越好,其深圳总部当然会更好。
深圳一向被认为是最像硅谷的城市,但与硅谷相比,还有两个明显的不足。一个是科研机构的不足,硅谷以及周边聚集了一大批斯坦福、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等世界顶级的科研机构,深圳还远远不能与之媲美。
另一个不足是,硅谷已经成为一个跨越行政边际的大科技园区,苹果、谷歌、英特尔等公司分属不同的行政区,但这些行政区早已打成一片,成为一个高度融合的生态系统,深莞惠的同城化水平虽然已经不错,但行政边界的隔阂仍然存在,与硅谷内部的融合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深圳要真正成为中国硅谷,除了要加强科研机构的配备,还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将行政边界进一步模糊化,消除行政隔阂。这样既能拓展深企的腾挪空间,也能带动东莞惠州的产业升级,然后与后者共生共荣,形成一个跨越行政边界的大深圳都会区。
到时候,深圳就承担一个类似于旧金山之于硅谷的功能,即高科企业的专业服务与金融支持中心。华为、中兴这些高科企业即便能够迁出深圳,但一定离不开大深圳都会区,更跑不出珠三角城市群。这样的深圳才是一个具备可持续竞争力的深圳。
(作者为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