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29日,在广州举行的“从都国际论坛”上,深圳市长许勤在公开澄清华为、中兴不会离开深圳的同时,也透露。近期已有超过1.5万家企业迁出深圳,但深圳市政府正在大力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圳用于研发的经费已占到GDP的4%,未来还会持续增加。
也许,按照深圳已经具备的科技和经济优势,华为、中兴等一流企业,确实不会在短期内迁出深圳,尤其是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核心团队,不会轻易做出迁出深圳的决定。毕竟,这些一流企业,除了需要考虑企业的生产、运行成本之外,也要考虑人才、信息、技术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否则,到了一个这些方面的条件难以满足的地方,也会对企业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的。
需要注意的是,华为、中兴等一流企业不迁移,不代表其他企业不迁移,尤其是中小企业,包括科技含量较高的中小企业,也会象华为、中兴一样坚守。要知道,这些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企业,就象一个孩子正在向成人发展一样,需要营养、需要更好的成长环境。否则,就会发育不良,体格不强,难有市场竞争力。
近期已有超过1.5万家企业迁出深圳,应当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即便深圳的经济实力再强,一下子有这么多的企业迁出,也会对深圳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影响。因此,“别让华为跑了”、“别让中兴跑了”的呼声,对深圳来说,还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更多的信息证明,曾经是企业聚集、创业者聚集的深圳,为什么会出现大批企业外迁的现象呢?很显然,高成本是深圳被企业“抛弃”的主要原因之一。生产成本高、土地成本高、房价高、员工成本高、生活成本高,等等,都是深圳企业外迁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而这一切,也恰恰印证了深圳已经到了转型的又一关键时刻。更直接地说,深圳与温州一样,将面临“二次创业”的考验。
众所周知,中国的民营经济,发迹于浙江温州。如果没有浙江温州的“第一个”吃螃蟹,没有浙江温州的牺牲精神,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就不可能这么快。也正因为如此,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到浙江温州学习取经的,到温州招商的,也就层出不穷。那时的温州,俨然就是一个长黄金、生黄金、收黄金的天下。而很多人跑到深圳去打打工、就就业,回来也就会自己发财了。也正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温州经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温州到外地创业和投资的人也越来越多。
不过,随着其他地方对民营经济的重视,特别是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以及员工成本的低廉、土地价格的极度便宜、环境的高度宽松,反而使温州的优势越来越弱、越来越低了。一时间,温州的企业开始纷纷外迁,温州的投资者也纷纷转移到其他地方,温州的酱也大量向外地转移。于是,温州也面临着经济空心化、企业空心化的格局。不仅如此,在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温州人创业的热情也大大减弱,更多的人把注意力都放到了投机和商业炒作等方面,炒房子、炒煤炭、炒钢材,反正哪个赚钱炒哪个,而实体企业,则越来越被温州的投资者和企业抛弃。不仅如此,政府的服务也出现了水平下降、质量降低、服务成本高、企业运行成本高的现象。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温州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号召企业和投资者要发扬过去的创业精神,重塑“企业家精神”。应当说,“二次创业”氛围在温州已经初步形成,很多企业家和投资者也开始回到家乡,与家乡人民一起进行“二次创业”了。
当下的深圳,面临的正是与温州相同的问题,亦即各种高成本与服务效率和水平的下降,让企业难以承受,让投资者难以承受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外迁,也就成了必然。
有人说,深圳的定位在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在研究机构集中和发散。前提是,创业的环境不能差,支撑创业的条件不能低,给创业者的心理不能产生阴影。纵然深圳留下的都是高端人才,过高的运行成本、生活成本,也会让他们“跑”了。而从深圳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各种成本的上升,并不正常。因为,象深圳这样完全可以依据高科技、大金融、现代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为支撑的城市,不需要象其他城市一样去追究土地效应,去追求“土地财政”。恰恰是,深圳没有能够独善其身,而是象其他地方一样,非常“俗气”地搞起了土地效应和土地财政,甚至借大企业之名去发土地之财。如此,就是发展的方向偏了,就需要纠正。
我们说,深圳要想“二次创业”,最核心的问题不在企业,而在政府,在政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在政府想把深圳打造成一个怎样的城市。如果是一个真正想以金融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小的装备制造企业迁移,本身没有问题,关键要看深圳能否把高端企业、高端技术、高端人才也留住。按照目前的生产生活成本,是很难留住的,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要迁移深圳的。这才是深圳最需要担心和忧虑的地方。
当然,对一些需要技术和人才、配套等支撑的企业来说,也要把眼光放长远些。毕竟,深圳能够提供的,底蕴仍然很深。如果因为暂时的需要离开深圳了,有可能对企业发展是不利的。尤其象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更为重要。
从总体上讲,深圳需要对企业大量外迁保持警惕,尤其对目前的创业和投资环境,需要认真反思。不然,打造金融业、现代服务业的目标也很难实现。“二次创业”,对深圳来说,至关重要。而“二次创业”的关键不在企业,在政府。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