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虐童”监控不能成为最后一道安全防线

2016年09月05日 10:51   来源:南方网   

  近年来,“保姆虐童”事件时有发生,安徽合肥市民丁女士怎么也想不到,这样的事情,竟然也在她家发生了。刚刚聘请过来的女保姆,平时对15个月大的孩子的哭叫置之不理,有时持小锤子敲打孩子的头部……9月1日,这一切都被丁女士家的监控视频拍了下来。(9月4日《安徽商报》)

  在人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风险社会,遇到一个好保姆是一个家庭的幸运,遇到一个不好的保姆是一个家庭的不幸。一些保姆和雇主之间不仅形成了利益关系,还在长时间的良性互动中形成了情感关系,彼此之间像家人、亲人一样相处;另外一些保姆却让雇主一家遭遇了财产损失和身体伤害,甚至残忍地剥夺他人的生命。保姆的良莠不齐,难免会让雇主不敢托付信任。

  伴随着家政服务从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转变,保姆进入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家。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格局下,保姆不仅收费不菲,也很紧俏。在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保姆这一行业;可是,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明显慢了一拍甚至好几拍,导致保姆行业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

  不论是“磨洋工”,还是 “保姆虐童”,抑或“毒保姆”,家政服务通常发生在相对封闭的私人空间,一旦保姆朴素的人性发生变异,雇主“花钱买服务”不仅遭受了利益损失,还会承受身体伤害和精神痛苦。这一次,在监控面前, “保姆虐童”上演了“现形记”。尽管这位“坏保姆”向雇主一家道歉并进行了经济赔偿,给这一家留下的心理裂痕却难以弥合。

  防范“坏保姆”,监控不能成为最后一道安全防线。毕竟,监控不是万能的,在那些监控难以覆盖的角落里,孩子和老人也有可能遭遇保姆的“罪恶之手”。只不过,在信任缺失的当下,安装监控“防保姆”却成为一种无奈和艰辛的现实;更让人痛心的是,这种在道德上有瑕疵的“防人之心”最终被证明是有用的。

  长期以来,保姆被认为是一个低门槛的工作;价值认同上的误区,让人们既漠视了保姆的专业技能,也忽略了他们的职业伦理。殊不知,保姆的角色扮演,事关被服务对象的用户体验甚至是命运;保姆不仅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良心活”。家政服务公司选人把关不严、培训力度不够、缺乏考评机制,行业协会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没有促进不同家政服务公司的良性竞争,让保姆我行我素,让找保姆“主要靠运气”。

  倘若保姆值得托付信任,雇主又何必多此一举在家里安装监控?让好保姆走遍天下,让坏保姆寸步难行,这才是家政服务行业应有的成色。在“坏保姆”层出不穷的当下,清理“杂草”、改善保姆行业的生存土壤,已经迫在眉睫了。(南方网杨朝清)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