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妨多一点“土气”

2016年08月18日 07:57   来源:红网   赵付芹

  听到过这样的议论:如今的一些干部有“三气”,即穿着“洋气”,身子“娇气”,说话“流气”,唯独少了“乡土气”。有些干部下乡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穿着白衬衫连衣裙,脚蹬皮鞋高跟鞋,百姓的水不肯喝一口,百姓的炕也不肯坐一坐,来去如风,就连过场也走得敷衍潦草,唯恐身上落上灰尘,皮鞋沾上泥巴。即使迫于任务驻村,面对老乡,也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说话声大气粗,人难见,脸难看,甚至个别干部驻村期满,百姓还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如此下乡驻村,百姓自然不会买账。即使实际距离近了,但是心灵上的距离却越来越远,群众工作自然不好开展。

  干部要多一点“土气”,这里的“土气”不是指官员穿上几件朴素的衣服,摘掉手上的手表配饰,卷起起裤腿,带上草帽这种表象的“土”,而是由内而外散发的与百姓浑然一体的亲和和低调。干部只有放下架子、放下身段,与人民群众平等、平和、自然地在一起,群众才会油然生出对干部的尊崇和敬意。这种心理上和百姓融为一体的“土气”是人们最欢迎的,也是一种真正的亲民、爱民。如果在思想上穿着厚厚的“官衣”,即使和群众距离再近,身上的泥巴再厚,也让人感受不到亲密和信任。

  干部多一点“土气”就要多说“土话”。一方面是摒弃官话套话、机关化语言,多讲方言俚语,多说大白话,在语言上融入群众的圈子,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另一方面要多说实话、贴心话,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讲政策、讲道理,多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用充满乡土气息的话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群众打开心门,将干部当作一家人,如此才能顺应民意、赢得民心。

  干部多一点“土气”就要多做“土事”。要放下架子、迈开步子、甩开膀子,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漂亮话说多了、场面事做多了只会消费群众的信任,引起人们的反感。因此,干部不妨变得“土”一点,少喊口号、少搞形式,多勤恳创业、踏实做事,像焦裕禄、王伯祥、杨善洲这些党的优秀干部一样,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呕心沥血为群众谋福利。多做一些“土事”,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成为人民爱戴的好干部。

  干部多一点“土气”,群众就多一点信任和支持,少一点畏惧和不满。“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干部好不好,群众自有公论。而干部的好与差,群众从他的“土气”与否就能看出端倪。干部多一点“土气”,就多一点“民味”,多一点“人气”,群众工作就能顺利开展,很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因此,做好群众工作,干部不妨多一点“土气”。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