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在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与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的背景下,央行正在酝酿应收账款融资管理办法,并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调研,寻求动产融资盘活企业应收账款资产,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所谓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企业将赊销而形成的应收账款有条件地转让给专门的融资机构,使企业得到所需资金,加强资金的周转。由于应收账款融资不同于一般融资,只要通过办理相关的抵押、担保手续,融资机构就能把资金交到企业手中。应收账款融资,除了融资功能之外,还包括结算、财务、风险、担保等一系列管理内容。任何一个环节工作不到位,都有可能出现风险、出现问题。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市场供需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处于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市场供需结构,也在经济形势的变化之中,出现了变动,需求的力量越来越弱,供应的力量越来越强,导致供需结构严重失衡,需求对供应的支撑力越来越小,供过于求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继而在多数领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的直接后果,就是资源的运行效率下降,资金的周转速度放慢,企业的负债率不断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效益也会越灭越差。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今年2月,央行、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专门提到了“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的问题,从而为应收账款融资提供了政策依据,开辟了政策通道。
事实上,应收账款融资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帮助企业融资,一些金融机构就曾经试行过用应收账款融资的做法,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不仅如此,还曾经通过应收账款融资,帮助企业清理过“三角债”。只是因为操作难度太大,风险也较多,这项工作没有能够普及和延续。
近年来,随着企业负债率的不断攀升,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资金占用量的不断增多。如果不鼓励金融机构对企业实行应收账款融资,整个社会的资金运转效率都会大大降低。不仅如此,还会引发许多新的风险。因为,运转效率越低,资金积压就越多,企业的负担也就越重,风险也越大。特别是中小企业,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出现风险,并最终传导到金融机构。与其等待风险的爆发,不如通过应收账款融资等手段,帮助企业疏通资金链,使企业的资金运行通畅。特别是企业间的相互拖欠问题,如果能在应收账款的贷款中得到化解,对提高整个社会的资金运转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应收账款数额巨大,而且分布状态差别很大,特别是近年来形成的应收账款,很多都滞留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和僵尸企业,如何进行应收账款融资,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问题。对应收账款融资问题,既不能畏缩不前,也不能操之过急,既需要积极推进,也需要稳步操作,从而有效化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矛盾,降低企业的融资负担,降低企业的负债率。
首先,要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7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债合计542169.8亿元,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08136.1亿元,同比增长7.6%。而在2011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只有7.03万亿元,四年间平均每年增加1.1万亿元,总计上升了63%。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新增的贷款中,相当一部分是处于“僵尸”状态的,或者说是流动不畅状态的。所以,必须先对这些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具体的操作办法。其中,没有回收可能的应收账款,不能用于融资。
其二,实行闭环运行。总结过去应收账款融资的经验,对应收账款融资实行闭环运行,是相对有效的一种手段。所谓闭环运行,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融资贷款实行闭环运行,亦即通过应收账款获得的资金,必须按照银行的要求进行,而不是企业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且回收的资金,必须优先用于偿还融资贷款;二是在应收与应付企业间闭环运行,即通过应收账款获得的资金,只能满足给有应收账款、且回收没有难度的企业提供产品原材料采购等,其他企业则需要经过银行的同意才能使用。如果这样,融资的风险就能大大降低。
再者,要引入更多市场化元素。对应收账款融资来说,既可以是金融机构,也可以是保理公司等其他融资机构。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更多的将应收账款融资交给保理公司,可能比金融机构更好。因为,保理公司的市场化水平更高,对应收账款的分析、回收预测、回收能力等,要强于金融机构。自然,市场化水平也更高。所以,在应收账款融资中引入更多市场化元素,让更多的保理公司参与到这一融资方式中来,还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应收账款融资是有空间的,也是有利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化解融资矛盾的。关键就看制度如何设计、方案如何制定、办法如何确定。做好了,对帮助中小企业摆脱困境是有好处的。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