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最破火车站”爆红是城市不退场的念旧

2016年08月10日 13:58   来源:南方网   

  近期,山东的博兴火车站因为网络上一则“中国十大最破火车站”的文章突然爆红,引来许多民众扎堆来到这个老火车站游玩。

  博兴火车站始建于1960年,是个三等站。看起来古朴,却称不上破旧。媒体称这是一个拥有很强文物价值的历史建筑。和前几年红遍网络的“最美县委大院”一样,博兴火车站虽然是“有岁数”的老建筑,却依然履行着自己的功用,它承担着滨州市、博兴县及周边地区的物流运输和乘客运输任务。这几天正好赶上我国传统节日“七夕”,很多情侣还特地在这里自拍留念,选择乘坐绿皮火车出游过七夕。

  一个小小的老火车站,意外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这种爆红背后,是大众渴望在可触摸的建筑、景观中去寻觅相关的信息、感受。虽然“众里寻她”的路途并不轻松,但这种能体会到过去的“获得感”,可远比书本和网络绘声绘色的说教要来得强烈。

  然而,一些有了年岁的老建筑,却面临着被新地标取而代之的窘境。而更多承载美好记忆的老房子、老街、老建筑,则是半入繁华半飘零:有些是推动重来,重新装饰一新后,被人为赋予了“城市底蕴”的标签,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有些则是破旧衰败,甚至沦为危房。这背后,是工商业主导进程的粗线条,以及人文政策关怀跟不上节奏。

  世界建筑大师柯林·达尔顿谈及他的建筑理念时,就说到“老建筑是城市的灵魂,还是要有选择地保留一些”。这种保留,倒不是说要以阻碍城市现代化进程为目的。譬如,上海石库门的改造,就没有放弃老建筑也可以服务于人的初衷。石库门改造完之后,商铺、住户依然身在其中。这种转身,就显得扎实而漂亮。

  用拟人的角度来说,城市就应当有对于老建筑敝帚自珍之情怀,这种念旧,不能在城市化进程中轻易退场。同时,也要赋予老建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功用。譬如前文提到的博兴火车站,就在自身建筑里面装上现代化设施,保证了自己作为车站作业的良性运转。当然,对于老建筑也要有区别对待,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就说到:“如果是价值高的文物里外都要绝对保护,若是一般历史建筑,里面适当改造利用是可以的。”而上海石库门、博兴火车站,显然就属于后者。

  千城一面的景观,总让人诟病。现在的人们,更注重“你无我有”的特色。所以,即便是之前不入法眼的博兴火车站,却能一举成为“网红”老建筑。对于这些老东西,可再别“今天爱搭不理,明天高攀不起”。(南方网谢伟锋)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