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农民进城落户遇冷,给“两栖城镇化”平稳过渡期

2016年08月04日 07:3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在“两栖城镇化”背后,利益考量和文化因素是两大动因。要想让“两栖城镇化”平稳过渡到城镇化,就要做实做细户籍制度改革,让每一项举措都能落地生根;就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最大限度地消解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冲突

  近期,在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农民进城“零门槛”的落户政策一再遇冷。不仅很多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不愿意迁移户口,很多在城里买房、工作、生活的农村居民也仍然把户口留在农村。有的城市居民甚至还借“市民下乡”政策,用农业规模经营等投资换农村户口,做“涉农居民”。于是,很多人将这种现象称作“两栖城镇化”。

  任何社会现象的出现,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原因。对“两栖城镇化”现象,利益考量和文化因素是两大动因。可以想象,即使农民住进了自己在城里买的房子、把农村户口变成了城镇户口,实际生活中的社保、医疗、养老等问题却没有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而解决,其在城市的基本生活条件仍很难得到保障,他还是不愿意留在城里的。加之,在城镇化大潮的推动下,农村土地不断升值,国家强调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农村征地拆迁的补偿标准也在不断提高,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甚至还有集体经济分红的强大诱惑。在现实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农民自然义无反顾地选择将户口留在农村。

  除了现实利益的考量,一些农民愿意把户口放在农村,还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虽说今日的农村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熟人社会”,但也绝对不是完全的“陌生人社会”。在农村,人与人之间依旧保持着一种特殊的亲情文化,浸润着独有的乡村熟人规则。这种精神归属感和特有的交往形态,在日常生活中似乎不起眼,但遇到重大事情时,则会发挥重要作用,这是金钱所不能替代的。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农民虽然在城里买了房、入了户,却仍然在老家修房子、留根基。因此,血脉、乡土文化与社会关系的价值,也是让一些人眷恋农村的重要原因。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只要给农民足够的物质与金钱,就可以让农民放弃农村户口,一定会事与愿违。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一定时间内,“两栖城镇化”将是一种常态。但是,从国家长远发展规划看,城镇化是大趋势,“两栖城镇化”最终将消失。我们当下要做的,就是如何让两者之间平稳过渡。从利益关联的角度说,关键之举就是做实做细户籍制度改革,让每一项举措都能落地生根,能切切实实地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从文化牵引的角度看,就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在留住乡村回忆的同时,深度挖掘乡村传统文脉,对具有乡村记忆的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深度开发,将“文”“人”“居”“产”紧密结合起来,活化乡村记忆,最大限度地消解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冲突。(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 朋)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2016年05月26日
  • ·留守儿童与城镇化无关    2016年03月1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