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别担心滴滴优步合并之后一家独大

2016年08月02日 13:38   来源:中国青年网   舒圣祥

  滴滴与优步要合并了——中国打车服务滴滴出行将收购美国打车软件Uber的中国业务,这是8月1日最受人关注的公司新闻。Uber中国公司的投资者,将在合并后的新公司持有20%股份。合并后的公司(新滴滴)估值达到350亿美元。该交易标志着两家打车行业巨头结束了在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

  打着打着就合并了,刚刚说“合并纯属谣言”马上就“协议已经签署”,类似的戏码已然被互联网科技公司给玩烂了。明明是死对头,马上就成了一家人,优酷土豆是这样,58赶集是这样,美团大众点评也是这样。滴滴已经和快的演过一次合并大戏了,这次与优步的合并,自然轻车熟路。

  老实说,公司高管之前那些斩钉截铁的辟谣,未必就是演戏;只不过,在现代企业里,像万科那种股东说了不算高管说了才算的企业并不多,很多合并都是迫于投资者的压力,最终胳膊拧不过大腿。这次,Uber中国愿意“下嫁”滴滴,主要就是资方的推动,是优步中国投资方联合优步全球投资者一起施压的结果。

  在烧钱竞争上,企业高管总是更趋感性,想要继续烧钱继续拼个你死我活;拿钱出来给企业烧的投资者,显然更趋理性,因为他们会感到分外肉疼。总这么烧钱,是投资者不愿看到的,于是我们总能看到,细分市场的老大和老二,最后握手言和。虽然Uber将放弃中国业务,但将在滴滴持有大量股份,可以借此摆脱巨额亏损。对滴滴来说,变最大的对手为合作者,卧榻之侧,暂时没有他人鼾睡。所以,这是双赢。

  唯一感到郁闷的肯定是消费者。因为我们之前都是滴滴和优步拼命烧钱的受益者,这下人家合并了,烧钱大赛顿时没了对手,是不是再也坐不到便宜专车了?还有人担忧,会不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寡头垄断?其实,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知道,这样的烧钱大赛是不可持续的,如果把之前的烧钱看成暂时的“占便宜”,而不是永远的“既得利益”,那就不会有太多的失落感。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新滴滴市场份额有多大,服务质量不会比现在更差,与我们想象中那些基于行政垄断的垄断企业,完全不会是一个概念。因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一家企业在细分市场市场份额再大,只要把统计的范围扩大,它其实并不算什么,跨界竞争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只要你懈怠,别人就会有机会逆袭。

  更何况,很多大企业都不是被另一个大企业打败的,而是被边缘地带的小公司灭掉的。在互联网时代,市场份额只是暂时的,领先优势也是暂时的,你必须诚惶诚恐服务好你的客户,并且仅仅盯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要不然就会被无情地甩下。

  所以,我们不用担心滴滴与优步合并之后会一家独大,进而让消费者品尝苦果。自由竞争最大的好处就是,谁让消费者品尝苦果,谁不尊重消费者的利益,那么他自己就不会活得很长。

  当然,网约车车主一个月收入三四万的好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了。缺少烧钱刺激,车主的收入会回归正常水平,但仍不失为一份不错的收入,关键是你要平衡心态,不能因为“过去怎样”耿耿于怀。有些红包,本来就是先下手的人才能抢到,而且抢完就没有了。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