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情怀

2016年07月25日 09:22   来源:北京日报   陶文昭

  制度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历史贡献的有机组成部分。自信是基于做得好。有比较才有鉴别,好不好是比出来的。无论是纵向历史比,还是横向世界比,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  

  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是中国制度的重要特点和优势。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这也是广义制度建设的新趋向。

  哪里是制度建设的薄弱点,哪里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哪里就是我们发力的重点,哪里就是新制度的生长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提出了许多新的重要论断。其中有关制度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先进制度,要坚持制度自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勇于推进制度创新,全面深化各个方面改革,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些重要论断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情怀,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为制度贡献、制度自信、制度目标和制度改革。

  制度贡献

  回顾历史,重温荣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三个伟大历史贡献:一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三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这些伟大历史贡献内涵丰富,可以而且应该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加以观察。从制度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贡献就是:第一阶段,推翻了旧的剥削制度,建立了新国家。第二阶段,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第三阶段,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制度贡献,既有破,也有立;既有制度基础,也有制度大厦。这些制度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历史贡献的有机组成部分,负载厚重的历史,指向光明的未来。

  制度自信

  自信是基于做得好。有比较才有鉴别,好不好是比出来的。无论是纵向历史比,还是横向世界比,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正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么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个自信是全方位的,包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也包括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制度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

  我们坚持制度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当今世界各种制度并存和竞争,长短优劣众说纷纭。一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总是以西方的尺子主观臆断和非议中国制度,横挑鼻子竖挑眼。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究竟好不好,要看事实。最近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力提升,人民安居乐业。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中国人民在历史和现实中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制度目标

  制度自信不是固步自封。中国共产党深谙辩证思维,我们强调制度优势、制度自信,但并不因此自满自大,满招损、谦受益。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我们今天还在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是中国制度的重要特点和优势。在当今这个复杂而变化的时代,制度的弹性和自我学习、自我调适的能力极为重要。保守僵化没有前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实现制度的成熟和完善,必须依靠改革这个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明确提出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化和飞跃,意义极为深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有发展的目标,也有制度的目标。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制度改革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进行改革。我们的制度是全面的,我们的改革也是全方位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发展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世界。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这也是广义制度建设的新趋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复杂的体系,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发展还不均衡,如何改革颇费思量。在领域上,有些方面我们确立了基本制度,主要工作是完善。诸如在政治方面,我们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四大制度,以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有些方面,我们还处于正在进行制度构建的阶段,诸如社会方面、生态方面的制度。这些方面明确提出的时间比较晚,有关探索处于亟待定型阶段。在层次上,我们在根本、基本制度上有经过实践检验的构架,但在具体的体制、机制上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东西,还要依据新情况不断调适。总的来说,制度改革要有的放矢,哪里是制度建设的薄弱点,哪里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哪里就是我们发力的重点,哪里就是新制度的生长点。

  在改革中完善制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觉。我们强调党的制度贡献、制度优越、制度自信,但这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我们深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极其艰巨。我们的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我们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症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伊始,面对百废待举的局面,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处在新的历史关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