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保过班没保过,口头承诺的责任该如何明晰?

2016年07月21日 08:04   来源:红网   任静

  为了让女儿能顺利考上大学,今年3月份开始,长沙的谢女士将女儿送到龙文教育广益分部,花了10.3万元进行全日制培训。原本期望通过老师一对一的辅导,女儿能提升成绩得偿所愿,然而,高考成绩出来后,成绩只有243分。校方对此表示,老师已经尽了力,是“女儿太笨”,谢女士对这一说法颇有不满。(7月20日中国青年网)

  花天价将孩子送进高考培训班,成绩却不如培训机构事前声称的那般理想,“保过”二字并没有起到之前的承诺效果,是培训机构信口开河,为挣取家长的成绩保证金不择手段吸引生源?还是家长太过盲目信任,将孩子成绩完全寄托于课外辅导?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化解,保过班没保过的责任又该谁来负?

  其实,每年高考后总会涌现出因为考生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衍生出家长与学校、辅导机构的各种矛盾和闹剧,高额的学费和培训辅导费没有换来相应的成绩,家长恼火失望,培训机构也是各种理由推脱逃避,每年的相关新闻也会“恰逢其时”地出现,归根结底是关注的背后依然没有触及问题的源头。

  将孩子送进辅导班,希望借助学校之外的力量为孩子高考再添一把旺火,家长初心虽好,但有没有顾及孩子是否适合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呢?孩子能不能适应学校课业负担之外的培训,题海战术之外还需精力应付补习,对孩子来说会不会适得其反?这是其一。另外,想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仅依赖培训辅导的外来之力,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还是要看孩子的学习资质、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所谓的“保过班”“冲刺班”“名校名师”不过是招生的噱头,能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主要还看孩子的接受和吸收能力,家长不惜花天价盲目信任广告本身就是不理智的举动。

  再则,家长与培训辅导机构的协议不应停留在口头应承上,事先的预测与评估必不可少,事后的白纸黑字也是可依据的争辩条文。如若培训机构真正打出“保过”的招生牌,那么应该根据孩子的资质和之后成绩可提升的空间做出相应预测,成绩能提高多少这条线不能含糊其辞,做好这一点,其“保过”班的招牌才不会招人蜚语。而家长就更应该具有维权意识了,事先与培训辅导机构达成书面协议是可参照的后续保障,补习之后孩子成绩能提高多少?成绩不尽如人意承诺方应该做出怎样的补偿?补偿机制又该如何设立,这是家长与补习班双方都应该明确的。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