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不只是一种主张,更是一个规律

2016年07月21日 07:36   来源:中国网   蒋新宇

  7月18日,人民日报10版经济版发表署名为郭同欣的评论文章《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稳中有进 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解读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文章指出,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的动能在成长,新主体新成果快速增加,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新产品新技术正成为新的增长点,新服务新模式不断孕育成长。

  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所表述的那样,“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有新,但也稳中有难、稳中有忧。”6.7%的增长来之不易,今年上半年的经济环境可谓“内忧外患”,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这对中国的产品出口、技术引进等经济贸易往来存在消极影响,国内也正值转变调整产业结构的阵痛期,但即使这样,数据表明,中国的经济韧性仍然很强,细看数据,最大的亮点就是带动增长的动力正在“推陈出新”。

  改革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的增长动力正在替换旧的增长动力,带动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投资、净出口、消费一直是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根据上半年数据显示,投资同比增长9.0%,出口则同比下降2.1%,而消费同比增长10.3%,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73.4%,三驾马车一枝独秀,其中网上消费占消费总额的14.3%,增长28.2%,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网上消费占消费整体比重迅速增长,新动能来自于新模式。不断改革创新互联网经济模式,促使互联网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加速加深发展,关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运行。

  改革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最核心、最根本的是要让新产品新技术成为新的增长点。

  一种观念认为产品的技术研发投入增加会使中小企业成本加大,创业环境竞争力加剧,事实上中国经济三十多年来的粗放式发展,特别是近十多年来,过度依赖房地产拉动,地方政府过度追求“立竿见影”的政绩造成的库存问题、不良贷款问题已经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要消除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一方面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政策上绵绵用力、落实上立说立做,另一方面也要靠新的增长点带动,以实现中国经济安全触底。况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身也要解决人们需求问题,满足人们的真正需求,这也离不开新产品新技术的尽快研发并普及应用,至于创业创新成本提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已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些政策措施使推动产业创新升级,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收效明显,助力一大批创客走上创业、创新之路。

  改革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同时也不局限于经济方面。

  改革创新是涵盖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一种理念,创新从来不是狭义上的创新,理念是要深入人心的,中国从来不乏改革创新的勇气和信心。国人的创新能力时常被少数国家的某些政客、企业家、评论家诟病,但中国存在的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绝不是他们口中的既定事实,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首先,一个正常的现象就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创新不足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特征,拿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简单地相比意义不大。

  其次,中国发明专利的增长速度很快,创新水平超过所有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研发能力和效率已遥遥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某些所谓“流行观点”犯了简单类比的错误,并且通常都是与诸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较,甚至与极为理想状态下的生产力相比较,这些错误的理解和观点并不能帮助我们去了解差距的真正原因,也无益于我们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改革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终南捷径。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十三五五规划提出全面落实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关键词,创新居首,不管是创新驱动战略还是落实创新发展,都是为了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而提出的。

  日新之谓盛德,改革创新不只是一种主张,更是一个规律,是人类的美德。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