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衔接班毁了暑假,莫让“起跑线”苦了孩子

2016年07月15日 09:56   来源:广州日报   张涨

  高考改革正朝着打破“唯分数论”不断迈进。当高考不再唯分数论,而是综合考察学生的全面素质,有几个家长愿意把孩子禁锢在暑假的衔接班中?

  据新华社报道,这个暑期有很多孩子,从学校里出来又走进了“衔接班”,提前上下一个阶段的课程。小到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大到准高一新生们,他们都在忙一件事:抢跑。这样的暑假,让孩子叫苦不迭。

  利用寒暑假抢跑、提前报班学习未来课程,绝非个别现象。在南京,有媒体统计80%以上面临升入高一的孩子,都会参加衔接班课程,各年级参加学生估计近10万人。而广州虽没有类似统计,但纵观身边那些焦虑的家长、忙碌的孩子们,有多少学生不是在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本来孩子们的学业压力已经不轻了,寒暑假作为一个难得的放松机会,却俨然成了学期“加时赛”,令人惋惜。

  参加各种衔接班抢跑,理由无外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说起来,要是评选中国孩子最反感的一句话,这句话肯定名列前茅:多少孩子的快乐被这句话毁灭,多少伤害以这句话为名上演!上衔接班抢跑,需要家长和孩子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和物质。比如很多所谓“名师”、“一对一”的衔接班,每小时的课程价格高达数百元,即便对一个中产家庭而言也是个不小的负担;孩子一天要上的课程数量,跟在校期间没多大差别,幼小衔接班的孩子甚至会因为没有午睡等习惯上的改变,累得在座位上睡着……如此抢跑,谁该反省?

  一方面,抢跑来自于家长的“军备竞赛”心理。很多家长其实并不愿让孩子超前学习,但往往听说谁家孩子已经提前学了英语或加减乘除,而感到恐慌。于是乎,不想上也硬着头皮上。父母为孩子好是人之常情,但衔接班是不是一定能提高成绩?恐怕未必。《扬子晚报》对2015年江苏省高考各市21名文理状元做了一个调查,发现90%以上学前没有参加任何学科辅导,只有14%曾在寒暑假上过辅导班。相反,很多状元们都用假期的“玩”来帮助新学期更好地“学”,学昆曲、弹古筝、练书法,学霸们的暑假其实很“好玩”。

  另一方面,有的学校客观上甚至参与了抢跑风气的形成。常有家长说,不是我想让孩子提前学,是学校自己就在提前学啊:初高中两年就学完三年的课程,留下一年专门“刷题”,已是不成文的“潜规则”。我同事对此深有感触,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学校用很短时间就把拼音全部讲完了,提前上衔接班的孩子一做测验都会,唯独她的小孩没有“提前准备”,实在跟不上进度,而在相隔不远的另一所小学,用了足足一个学期来讲拼音,有没有提前学过都不影响孩子的学习。规规矩矩按照国家教学大纲来给学生上课,既是学校的责任,也是遏制抢跑风气的关键之举。若有学校能承诺绝不赶进度,相信能让很多犹豫不决的家长定下心来。此外,学校还应向家长普及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比如提前让孩子做好衔接,应主要是建立良好习惯,而不是学习课程本身,比如在幼升小前通过画画、看书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在初升高前通过写学习计划、读书体会等方式,锻炼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等。

  当然,若深究家长的焦虑、学校赶进度的深层次原因,只能说若高考指挥棒不改、分数竞争仍压力山大,这些现象恐怕很难彻底消失。目前,高考改革正朝着打破“唯分数论”不断迈进。当高考不再唯分数论,而是综合考察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体育水平、爱好特长、科研潜力、社会实践等,有几个家长愿意把孩子禁锢在暑假的衔接班中?当然,距离这一天,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