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透明筑牢抗灾“人心墙”

2016年07月13日 10:19   来源:中国江西网   叶归根

  今年的抗洪抢险,牵动人们敏感的心弦。在紧张的救灾之余,竟意外地产生了舆论漩涡:看“海”的自嘲和揶揄,到德国“抗洪神器”、“泥水馒头”、青岛下水道等热词的流行,都频繁刺激无数关心灾情人们的神经。一时间,洪水尚未散去,各种谣言、传言却已经浑水摸鱼。(7月11日人民网)

  今年六月份,洪水奔袭了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留下了一片汪洋。每个触目惊心的灾情镜头,都牵动着人们敏感的心弦。各种新闻扑面而来,人们在感动之余,竟意外的产生了舆论谣言。比如“德国神器”的神话,导致人们对我国抗洪采用的“人墙沙包”一致批判。一时间洪水尚未散去,各种谣言、传言却已如洪水般冲击起抗灾的“人心墙”。

  当然,面对这些舆论谣言,国家相关权威部门都一一释疑解惑了。所谓的“德国神器”并非抗洪神器,只是华而不实,“人墙沙包”也并非落后原始,即使在发达国家抗洪依旧是人力运送沙包。尽管做出的回应未必全有说服力,但只要这样的努力多了,相信真相终会浮出水面。

  在灾难面前,人人都无法做到心如止水、严密分析,事情往往关己则乱。而在这个时候,人们最容易陷进各种舆论谣言的漩涡,盲目地宣泄伤害最不该伤害的人。

  因此,面对灾难,只有将信息公开透明才能掷地有声地打破舆论谣言。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抗洪救灾过程中,掌握着最直接最权威的救灾信息,要做好有效的官民信息沟通,不刻意地回避舆论质疑和谣言,遇到媒体的提问不躲不避,及时而坦诚地直面媒体,准确而理性地表达,敢于反思失误,同时对公众的质疑、误读做好及时地解释,敢于发声,善于发声。这既是公众的希望,也是信息公开制度的要求。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系列文件的正式实施,人民有权利了解政府信息,同时政府也有义务向群众给予信息公开。信息公开透明有了法律依据,沐浴在阳光下。既为官员找到了做事依据,也为百姓撑起了腰杆,为众志成城抗洪救灾的“人心墙”打牢了地基。

  在灾难面前,信息公开是扼杀舆论谣言的有效减灾良方,凝聚人心,取信于民,才不会造成激惹舆情的次生灾害,不会给舆论谣言提供沃土,才能更好的筑牢抗灾“人心墙”,众志成城抗洪救灾。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