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网传河南卫辉交通暴力执法、拿石头砸破车窗一事,河南省卫辉市交通局相关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已获悉此舆情,当地党委政府已派人对这一案件进行调查核实,结果将第一时间作出通报。(7月12日 《重庆晨报》)
一块大石头砸“火”了河南省卫辉市交通局,围观者不计其数,搜索指数打了鸡血般地往上蹿。作为一个“宁可食无肉,不可耳无闻”的普通网民,我也在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和各方的声音。只不过在关注和倾听的同时,我的直觉告诉我,事情可能还没完,别急着下定论。
不可否认,在事实未清的情况下,围观者很容易由各持己见、各抒己见发展为选边站队、唇枪舌剑。有的人一看到暴力执法字样,就马上跳出来全力支持被执法者,仿佛被执法的,永远是弱者、永远需要保护、永远有冤。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力挺执法者。在他们看来,执法力度有必要硬一点儿。笔者以为,双方虽然观点碰撞,甚至擦除火花,但出发点基本一致,都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
既然如此,我们围观者不妨先停下口水战,先多看多想多问问。比如,我们可以多看看相关报道、后续新闻以及涉事双方的态度和言论;多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交通执法队员为何会动粗,大车司机为何不敢(或者说不愿)开门,双方冲突的“导火索”又是什么;至于多问,则更为重要。一方面,要多问问当地党委政府调查核实的进度,防其“烂尾”。另一方面,也要问问爆料人,视频内容可有编辑删减。尤其需要问的是,网友@塞舌尔浮萍透露的“司机喊人打执法者,然后开车逃跑”的猛料从何而来,可有佐证。
实际上,这些看、想、问的过程,就是寻找真相的过程。通过简单的一则新闻和几张图片,我们只能得到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只有将这些“碎片”按逻辑和常识有序拼接起来,才能最大程度上还原事实真相。即便“碎片”太少,不足以还原事实真相也没关系,我们还可以不断追问,倒逼双方提供更多“碎片”。在如此这般的围观探秘过程中,围观者所代表的社会力量不会偏废一方,只会将风向引向正义和真相。
总而言之,对于河南“砸窗执法”,围观不宜带情绪,更不能急着选边站队,而应该客观、理智地分析评判。毕竟,公道自在人心,法律不会冤枉一个好人、放走一个坏人。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