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订单农业呼唤“第三方”参与(图)

2016年07月07日 13:58   来源:东方网   张传发

  从前几年的大蒜、生姜,到今年的玛咖、菠萝,在农产品价格暴跌中,农民很受伤。订单农业作为以销定产的重要手段,对稳定农产品价格、确保农民合理收益、抵御市场价格风险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订单农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因为部分农民契约意识差、恶意违约而变得难以推行,这反过来又伤害了商户和农民......(7月6日《人民日报》)

  在一些地方,由于部分农民违约,使得订单农业举步维艰,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刘志雄说,“目前还没有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我觉得不应该如此悲观,不是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么,为何不想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呢?

  在此,不揣浅陋,笔者建议,订单农业,应该有“第三方”参与其中。

  订单农业,买卖双方事先订有产销合同,但,有些农民,即便是每斤多卖两三块钱,他们也不怕违约,因为,一旦违约,收购企业损失落到相对分散的农户家中,每家的产量及产值并不高,企业一家家催收成本高昂,而要诉诸法院,官司好赢但执行起来却异常困难,且“真要强制执行,农民一旦抱团抵制,闹成群体性事件,政府往往也只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也就是说,这些农民违约成本几乎为零,问题正出在这儿!

  对症下药,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订单农业,签订合同时,还应该有“第三方”介入,以加强监督,以确保合同执行,既保护卖方的合法利益,也保护买方的合法利益,以求“双赢”,使“订单农业”之路越走越宽广。

  这里的“第三方”,或是政府机构。订单农业,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在签订供销合同时,双方都得交纳一定的“信用保证金”而交给作为“第三方”政府机构来保管;如果说,到了兑现合同时,由于市场行情变化而有一方违约,或不按合同价收购,或不按合同价出售,对不起,按合同规定,违约方的保证金作为“违约代价”由第三方负责赔偿对方,也就是说,违约是要付出违约成本的,违约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里的“第三方”,或是保险公司。订单农业,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在签订供销合同时,双方都得向保险公司投保,而一旦市场行情变化而有一方违约,或不愿按合同价收购,或不愿按合同价出售,对不起,由受害方向保险公司索赔,以尽可能地将其“受害损失”降到最低。

  不仅大蒜、生姜、玛咖、菠萝,还应该包括生猪在内的诸多农林牧渔中“名特产品”,这些“订单农业”,都应该有“第三方”参与其中,以确保不再有市场行情的“大起大落”,以闯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