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评级承载不起“扶贫捷径”

2016年07月05日 13:19   来源:华声在线   魏露

  近日,国家旅游局修订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新标准对旅游扶贫效果好的景区,在申报5A级评定时可适当加分。(7月4日中国新闻网)

  旅游扶贫我们并不陌生,这是扶贫攻坚道路上的一种办法,旅游扶贫效果好说明这种破解贫困的方法很有效,需要在景区的建设上更加努力,但是当景区评级扣上“扶贫大帽”,在这个帽子下赢得扶贫的“额外奖赏”的时候,我们却多了一些质疑。

  景区评级是严格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开展得富有成效的创建工作,使试点景区的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面提升中国旅游景区的行业素质、推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景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由此可见,景区评级与景区的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有关,靠“质量”说话的景区才能在评级中优胜,但是如果这样的评级因扶贫而走了捷径,那么这样的等级还能经得起考验吗?这样的质量还是景区该有的标准吗?

  景区评级是一种肯定,但是也是一种公信力,是用景区的质量为生命,如果利用扶贫为景区的评定加分,这不但有失公平,让那些一心扑在景区质量建设上的地方心生不满,更会让景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化小心思上。

  景区评级走捷径必然会让当地的群众少了对服务质量的要求,靠“扶贫的牌子”挣钱必定走不远,只有以游客的口碑才能让景区美名远扬,让游客来了一回还想来,这样才能让景区真正地活起来,好起来。

  即便以旅游扶贫效果为景区评级加分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样的“捷径”还是不走为好,增加游客评价来提升景区的知名度,为景区的评级做参考,显然比利用扶贫效果来得好,毕竟游客对景区的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更有发言权。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