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还须少些“行政泡沫”

2016年06月29日 07:36   来源:红网   余祖欣

  此前,有微博网友贴出了几张山西省孝义市电子商务领导小组的红头文件。文件显示,孝义市给各下属单位在2016年6月1日至19日期间,下发了“安装绑定农村淘宝APP”和“商品交易额”的目标任务。文件被晒出后,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吐槽,并对农村电商靠行政命令向下摊派表示震惊。(6月28日《京华时报》)

  确实,作为服务群众、便捷基层的务实之举,农村电商本就应当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摊派风”吹到了农村电商之上,该挨的批评自然还得挨着。以红头文件下发“任务数”,甚至连同“商品交易额”一并作出要求,幸得及时整改,否则各单位叫苦不迭凑任务暂且不论,只怕不需时日,便要多出一个宣传上“高歌猛进”、实际上“冷火秋烟”的别样政绩了。

  农村电商在近两年可谓遍地开花,政府助推、民间期待,各类乡村站点和专职人员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与此同时,这一条网路连通的也不止于民生和经济一环,党建的促进、工青妇的参与,每一笔订单之下,往往也意味着“责任田”内工作成绩的好坏。可以说,农村电商的走俏,很大程度还是一块被寄予了诸多期待的“大蛋糕”,交易额上去了、周知度广泛了,很有可能成为一块“示范样板”,甚至成为乡镇乃至县市的“逆袭”法宝。

  “务实”和“成绩”本就应是一种顺承关系,但失了度、错了路,自然就要衍化成为一种空填政绩、指标胜利的“行政泡沫”。“摊派风”的时弊已无需赘言,但屡屡频发之下,显然是有一些难以根除的原因,甚至还要牵涉从上到下的“作风问题”。所谓“摊派加捐,上下交困”,一旦工作中充斥着“行政泡沫”,便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般,弊大于利。可想而知,在硬性要求之下,绑定了农村淘宝APP的有多少真正去使用了?有了“商品交易额”的目标有多少会实实在在买卖商品?许多地方在没有条件形成“线上规模”的前提下,只得刷单买销量、凑数拼任务,村内网络尚且没通几家,淘宝销量却连连攀升,咄咄怪事。

  依靠行政手段加以推广和促进,其本质和初衷是良好的,特别是多部门的介入、各种扶持举措的落实,真能从“纸面上”落实到“台面上”不失为一桩实事。事实上,当前类似“走过场”的摊派已是越来越难立足,是虚是实、是好是坏,受众自有定论,况且农村电商勾连了最广泛的农村基层,靠“数字游戏”终归不是长久之计。譬如精准扶贫,个别地方刚刚耍些小聪明,瞬间便被曝光出来,自视“摊派解决问题”的如意算盘只得落空,还要背负些懒慢作为的负面声誉,得不偿失。

  对待类似问题,其实也需要一种“软硬兼施”,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形式主义的根源在上行下效”,上面压着任务是一个方面、下面凑着任务则是另一个方面,因此,既要少一些“政绩攀比”的提倡,更要有一种从严监督的强制。正如此次山西孝义,媒体的曝光、网友的质疑,轻易间便能形成一种“民意问责”,整改便也如期而至。在不少领域、不少工作中,其实或多或少就存在这类“泡沫”,空撑面子、无益实为,这便也需要各类良效做法予以根治,既让一些无实效、无意义的行政手段无计可施,也通过日常和重点的各类监督予以整治,形成反面教材,让一些人真正能够俯下身子做事,让侥幸心理和错误的“政绩观”就此偃旗息鼓。

  农村电商,需要推波助澜之举,但绝不能成为坐收“政绩”、完成“任务”的工具,热热闹闹的物流、实实在在的收入,响彻农户家中的淘宝“叮咚”声和收货拆包的喜悦与期待,不是APP的下载安装量和刷出的订单能换来的。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