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记者在贵州、河南、福建、黑龙江等地下乡采访时,一些基层干部表示:上级部门连续借调骨干,基层“失血”严重,很多工作难以开展。而且,人事关系错配引起单位内部不团结,助长“求人办事”等不正之风。(6月26日新华社)
借调原本是为了解决借入单位人手不够,或者一些专业性人才缺乏问题,而从其他单位寻求外援临时借入人员的做法,但现实中“频繁、太随意”借调,甚至催生失序、失范借调等现象,使得被借调者进退两难,基层“失血”。“任性借调”是权力懒政下的“惯性思维”,衍生出的人事管理混乱问题值得我们警惕。
事实上,作为一种非正式的人员流动和公务协助方式,借调有助于保障聚焦中心工作、开展重大专项活动等的人才“刚需”,也对促进人才交流、提升基层人员业务能力具有积极意义。现实中,一些优秀基层干部正是通过借调的路径脱颖而出就是最好的例证。然而,现实中并非完全因临时性或专业性工作的需要,而更多是因为上级或主管部门的指令而借调,形成“不借白不借”借调依赖症,借期满后人员轮换的尴尬局面。
实践中,许多借调并不因工作需要而产生,对借调单位来说,不借白不借,用人很实惠;对借出单位来说,虽负担加重,但能借机和上级搞好关系,有“昭君出塞”的嫌疑;对借调人员来说,能被上级赏识,混个脸熟也不错。另外,借调被看作对借调人员自身素质的肯定,存在潜在的机会,对借调人员也充满着“诱惑”。
在行政机关大部制改革中,“借调”风潮的反弹说明此轮改革缩编不彻底,政府的职能没有转变,其背后是权力运行的不规范。“人挪活,树挪死”,然而,在互联网上,不少人比喻“借调”犹如拉磨驴前方挂着一根胡萝卜,看得到而得不到,只能一直熬下去,由此可“管中窥豹”频繁的借调和长期借调都给被借调人员、借出单位带来诸多烦恼。
“任性借调”导致的人事问题失序、失范,不仅可能助长机关“人浮于事”的倾向,也会造成基层“失血”,影响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避免“说走就走借调”蔓延,需要对基层工作多一些真诚关心与理解,更需要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