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交规”已执行了几天,效果初显。有数据显示,一些地方因违反交通信号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有所下降。但尽管如此,网友对“闯黄灯扣6分”的吐槽仍然不少。
细听网友的声音就会发现,对于“闯黄”扣分,机动车驾驶者往往以切身体会质疑其合理性。这似乎说明,看似一个简单的规定,似乎还未得到很多驾驶员的理解和认同。笔者以为,对待“闯黄”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法规层面上的单兵突进,司机们也应当迅速行动起来,打破惯性思维早日适应新规定,为生命保驾护航。
打破“思维”惯性。设置黄灯的初衷本身是红灯与绿灯之间的过渡,通过黄灯减速给行人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然而,目前很多车辆,看见黄灯还有几秒,就本着“宁冲几秒钟,不等几分钟”的架势拼命加速闯过去,这样的行为往往导致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新的交通规定出台,凸显了对生命的尊重,颠覆了过去“红灯停,绿灯行,黄灯减速”的惯性思维,驾驶员也应当理解和支持这项规定,认真遵守文明驾驶,为生命让道。
打破“习惯”惯性,则需要在驾驶安全教育习惯培养上下功夫,提升整个社会的驾驶文明。如今,很多人把去驾校学车当成一个纯技术活儿,只关注怎么尽快“学会”开车、通过考试,甚至钻研下如何不被警察抓到罚款的技巧,而很少注重安全驾驶习惯的培养,更很少考虑到如何尊重行人、骑车人、乘坐公交者等群体的路权。因此,从学开车那天起,驾驶员就应该接触领悟一些基本的路权和安全理念,视“闯黄灯”为非常事,那么汽车文明的建设就迈出了一大步。
从“闯黄扣分”引起的争议,可见汽车已普遍融入国人生活,但对一些基本的汽车文明,却远未形成共识。从国外和黄灯相关的一些规定来看,如果文明驾驶意识深入人心、路权意识融入血液,驾驶者就会自觉地根据安全状况判断是否通行,“闯黄”也许就不成为大问题。由此可见,保障交通安全要靠法规,但更离不开汽车文明的培育。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