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浩瀚,科技无涯。北京时间2016年6月25日晚间8点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我国首个海滨发射场——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序幕正式拉开。
从酒泉、西昌、太原到文昌,地点的嬗变,见证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质的飞跃。九天揽月,凌空驭云。可能数字更让人印象深刻: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着手研制,箭体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长征七号采用“两级半”构型,运载能力将达到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00千克,是目前现役的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长征五号现未服役)。这是一枚绿色无污染的环保火箭。未来,发射可靠性达到0.98的长七火箭还有望成为新一代载人火箭,用于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专家预估,长七火箭将成为我国未来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承担我国80%左右的发射任务。
对于长七火箭,值得我们如数家珍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它采用了虚拟现实vr技术和全三维设计制造技术,应用了高效率的等边三角形网格结构,大大提升了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水平,是我国首枚“全数字”火箭,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开始迈进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的大门……而抛开这些具象的成就与骄傲,放眼长七升天的时代版图,更多感奋的线索,指向中国科技梦的振奋人心: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七首发成功,在此般时间节点,也许更说明中国航天事业与科技征程,已经渐渐打开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天地”。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到载人飞船、再到探月工程,自主创新之力,架设太空天梯。这让人联想起5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再往前,“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党中央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早就定下了铿锵的目标。
巡天入地,精致探微。科技、经济、文化、民生……正如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第一次提出中国梦时,习近平就明确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是的,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接近中国梦,仿佛触手可及,更似指日可待;而长征7号这种高科技新型火箭,让中国梦的脚步声如此清晰,这正是我们离中国梦越来越近的“助推器”。从高铁到大飞机,从火箭到诺贝尔奖,中国梦的支撑力越来越形象、越来越具体。就像《自然》杂志报告认为的,就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而言,中国现在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当前还有更多的科技人才归国,中国将研发投入放在经济发展的重心。而在“十三五”规划中,数十次提到“创新”一词,让世界捕捉到中国科技梦之决然之心。
中国梦,可见可知,可感可闻。科技发展,外交图强,中国的身影在世界舞台传递着更多正能量。就在刚刚,行程8天,60多场双、多边活动,习近平主席出访塞尔维亚、波兰和乌兹克斯坦三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见证着“一带一路”由蓝图构想到项目落地。全球命运共同体搭上了“中国快车”,而中国梦亦在世界朋友圈内赢得更多粉丝的支持与点赞。
“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科技也好,外交也罢,我们离实现中国梦越来越近,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其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其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历史而言,自党成立以来,无论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抑或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梦而矢志奋斗,始终是党领导人民的求索之路。眼下,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在两学一做中增强看齐意识,步调一致、团结统一,才能在95载辉煌之后,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星汉灿烂,海洋浩渺。在中国梦的版图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创新发展,一切遥不可及的美好愿景,皆能化为近切真实的生活实践。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