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校领导讲话、拨穗儿、毕业合影……又到一年毕业季,近期,各高校的毕业典礼如约而至。毕业典礼上,校长给毕业生们上的“最后一课”备受关注,这其中,不乏“潮人潮语”,被许多同学大赞“接地气”。
毛建国(江苏 媒体人):受到热捧的“最后一课”有一个共同点,用网上的流行话说,叫做“说人话”。在讲话中,校长们真正做到了低姿态,把自己放在与同学对等的地位,讲话语重心长而不是趾高气扬。这种用心写就的致辞,提供了一个又一个金句,也轻易打动了同学们。拿今年的校长致辞来说,北航校长以“装空调”忆师生共治,深圳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提到了韩剧韩星,而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竟然自制微电影送毕业生……如此新意袭人,潮气逼人,自然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主持人:我注意到,有的校长只是引用了一些网络流行词,就被视为接地气,并产生极大的关注度。这种“走红”本身似乎也是不寻常的。
刘昌海(河北 教师):校长仅仅在毕业典礼上说了一个流行词汇,就把整个典礼带上了高潮,引来学生热烈的反应,也说明了学生们平时的压抑与封闭,说明了学校在平时管理上的保守与不接地气。如果大学的校长们平时能够经常在校园的小路上和学生偶遇,能够经常和普通的学生们拉拉家常,平时和学生们交谈时就能够潮语不断,肯定不会在毕业典礼上说一两个流行词汇就让大家尖叫,忽然感觉校长今天好亲切、好可爱。
主持人:总的来说,接地气的讲话越来越多是一种好现象。其实,接地气的毕业典礼受到追捧,也体现出了公众的期待,这就是大学在管理和文化上更接地气。
朱昌俊(四川 媒体人):充满“潮人潮语”、细节、人性化的大学毕业典礼,让人看到大学校长并非不可以改变原有的僵化形象,也并不是不能与年轻的同学拥有同样一种话语体系。但同时,“接地气”成为走红的元素,也反衬出这种充满仪式感的“人性化”在日常的缺位。而真正要让这种“接地气”的氛围超越仪式感,内化为大学文化,既需要更多具备知识分子情怀与人格的大学校长,也有赖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和去“行政化”的努力。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