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狗肉节”何时不再成争议

2016年06月22日 14:21   来源:武汉晚报   杨京

  自2010年起,每年6月21日开始的玉林荔枝狗肉节总是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一份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64%的被调查民众支持取缔玉林狗肉节,51.7%认为狗肉贸易应当被全面禁止,而69.5%的民众表示从未吃过狗肉。

  狗在我国并不属于普遍的肉用动物,“狗肉节”本身能够存在,正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地方特色。但另一方面,在我国过往的民俗传统中,对食用狗肉也谈不上有多少禁忌。所谓“狗肉上不得台面”,就是指狗肉本身价格低廉,不适合待客。

  吃狗肉之所以引发争议,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的动物保护意识不断觉醒。同时,狗所具备的陪伴、工具等属性的日渐凸显,也使对它们的屠宰乃至食用,从情感上越来越不为人所接受。而“狗肉节”作为这一行为的集中体现,自然会引发舆论,特别是爱狗人士的抵制和反感。

  不管狗肉好不好吃,该不该吃,关于此事的争论,始终停留在伦理道德层面,尚未诉诸法律规章。也就是说,无论抗议声浪如何强烈,也无论“狗肉节”是真正的民俗还是营销策略,都不违反任何规定。“你不吃狗肉是你的事,我吃狗肉你管不着”,正是食客们挂在嘴边的反驳之语。

  另外,近些年频频爆出的爱狗人士“拦车救狗”,甚至与狗贩、食客发生冲突等行为,不仅正当性不足,还有可能产生反效果,甚至造成中立舆论偏向另外一方。

  对动物心存怜悯和善意,是社会伦理道德提高的表现。但也应该看到,伦理道德的发展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强行要求达成一致,往往效果不佳。关于“狗肉节”的争论,每每演变为“狗粉”与“狗肉粉”之间的对立。双方在站队过程中互相指责,却谁都无法说服对方,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在这样一种局面下,各政府主管部门与其简单地在“取缔”和“保留”之间做选择题,不如关注“狗肉节”背后更实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肉狗养殖,以及其相关的检疫、销售行业都缺乏规范。更有消息称“狗肉节”上使用的食材来源成疑,存在捕杀流浪狗和盗窃宠物狗的情况。这就呼唤检验检疫,乃至公安部门的积极介入,以规范市场,扫除乱象。

  同时,在社会观念的演进中,也需要相关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既可以传达动物保护的理念,也应引导公众通过理性渠道发声。这样,无论“狗肉节”最终是存是留,随着整体道德水准的提高,这都不会再成为社会矛盾冲突的导火索。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