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该不该取消狗肉节,法律说了算

2016年06月21日 10:37   来源:南方网   朱清建

  自2010年起,每年6月21日开始的玉林荔枝狗肉节总是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一份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64%的中国民众支持取缔这一以“民俗”为名、实为商业营销的“节日”。中国动物保护组织首都爱护动物协会表示,“日杀万狗”的狗肉节背后隐藏着一个全国规模的非法盗运屠售伴侣动物的罪恶产业链。(6月19日新华网)

  最近几年,每到玉林荔枝狗肉节,反对之声总会随之出现。今年,没有高速拦狗的过激举动,而是给出了一份民意调查,而且是看似釜底抽薪之计——要取消玉林狗肉节。调查显示,高达64%的中国民众支持取缔这一以“民俗”为名、实为商业营销的“节日”,51.7%认为狗肉贸易应当被全面禁止,62%认为玉林狗肉节损坏了中国的国际声誉,而69.5%的民众表示从未吃过狗肉。有道是民意不可违,可是,笔者依然要泼泼冷水,该不该取消狗肉节,目前来看,这份民意调查并不能决定玉林狗肉节的去留,而应该由法律说了算。

  反对狗肉节的理由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来路不明。据专业人士介绍,中国并不存在“肉食用犬”这样一个养殖行业,成本高、周期长,所以餐桌上的狗肉都是通过毒杀、盗窃而来,从而形成一条以狗肉为核心的黑色产业链;二是安全健康。这些犬只特别是流浪狗等,是否进行了合法检疫,屠宰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免疫,换言之,是否健康安全;三是爱心泛滥,特别是对爱犬人士、保护动物协会的人士来讲,杀害、吃掉这些犬只,不啻于伤他们的心。爱心不论,关于违法盗取犬只和违法免疫、屠宰都有相关法律法规把门,只要相关部门把好门,安全就不是问题。

  诚然,法律是民意的体现,但民意毕竟不是成文的法律,也没有法律效力。“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是针对狗肉节的釜底抽薪之计,但是,取消了狗肉节,还有吃狗肉的行为,所以,要真正实现猫狗等伴侣动物的保护,还需要通过推动立法来保护动物。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超过八百万名中国民众通过网上投票,支持人大代表郑孝和提出的“建议制定法律明确禁止猫狗肉进入流通市场”的提案。政协委员腾格尔连续几年在两会上提出建议尽快推进反虐待动物法立法的提案,在网上民意调查排行中也获得很高的支持率。更需明白,网络民意调查与实际人们的意见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说,要取缔狗肉节,依然路远且艰。

  六成汹汹民意不抵一纸法律条文,要让狗狗不再是餐桌上的美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不妨理性看待“狗肉节”    2016年06月23日
  • ·玉林“狗肉节”何时不再成争议    2016年06月22日
  • ·狗肉节之争要避免“法外胡闹”    2016年06月2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