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腐败为啥等到“挪窝”才暴露?

2016年06月20日 07:30   来源:红网   庾向荣

  媒体近日梳理公开报道发现,在落马官员中,“拒绝升官”的案例并不少见,一部分官员继续留任是不愿放弃在原岗位上的捞钱机会,不少人前脚刚到新单位报到履新,后脚就暴露自己在老岗位上的各种贪腐丑行。(6月19日《新京报》)

  实质上,更准确的说法是,部分官员“拒绝升官”,一方面是不愿放弃在原岗位上的捞钱机会,熟门熟路就能吃到可口肥肉,诱惑实在太大,另一方面是怕一旦离开,就会暴露出贪腐的尾巴。也正因此,才上演了让下属联名写信挽留、高风亮节拒绝升迁乃至公然阻扰新官接任等闹剧。对此,《中国纪检监察报》将其形象地概括为“腐树效应”——作风不廉洁的领导干部,好比一棵腐树,根不固,枝不壮,叶不茂,一旦提拔或调离,很容易出现一挪窝就死的现象。

  但如果真的像一棵腐树,让外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那倒真的简单了。有的腐败分子极其猖狂,为所欲为,早就臭了名声,这些是显性的,但更多的腐败分子是隐性的,隐藏极深,表演又佳,很具有迷惑性,只有当工作升迁调动时才让腐败行径漏出水面。

  对于后一类腐败分子,我们当然不能光指望着“挪窝”才显形,或者说,让“升迁”成为反腐败的另类招术,就像小偷反腐、二奶反腐等一样。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不少腐败分子确实是因为升迁才落马的,这不得不让人担忧,有些腐败为啥要等到“挪窝”才会暴露?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贪腐分子生怕暴露、煞费苦心,用种种招术来迷惑人、误导人,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监督缺失,让这些官员手中的权力失去了必要的控制。比如,担任莱芜市医药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的张敬贵,侵吞国有资产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自己直接经商不说,还利用手中之权把国有资产源源不断地输向自己的企业,如果有必要的任职审计,他不可能如鱼得水。再比如曾任广州市副市长的曹鉴燎,在担任镇党委书记时,个人就可决定集体土地的转让,这么大的权力握在手中,不腐败才是怪事。

  由此可见,升迁调动是发现腐败行为的好时机,有必要通过离任审计等渠道,给官员结好账,让他们升得正正当当,走得清清白白。同时,也要注意发现升职调动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把这些当作举报和自我举报的线索。更重要的是,要把监督的战线拉长,对官员的整个任职过程中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让他们失去贪腐的机会。毕竟,“挪窝”才暴露付出的代价太大,这样“惨痛”的教训还是越少越好。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